作家库 >> 其他   

且看仁怀的沧桑巨变

作者:潘梦迪 阅读:666 次更新:2022-07-11 举报
        仁怀,是在1995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仁怀县,设立仁怀市(县级)。
        70年来,仁怀人民在*的领导下,不断砥砺前行,开拓进取,把中国酒都打造成全国百强县市。数字见证70年发展成就,据1990年出版的《仁怀县志》和2013年出版的《仁怀市志》记载。1952年的仁怀县总人口230674人,财政总收入为137.1万元,县城面积0.15平方公里,全县公路为零公里,工业占整个工农业总产值的4.8%,白酒产量为399吨,其中茅台酒为75吨。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1978年末,仁怀县人口增加到419038人,198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849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45.7万元,地方白酒企业发展到188家,年产白酒6300吨(不含茅台酒厂),中心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省、县、乡道路的通车里程300多公里,2018年,仁怀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74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居遵义市第一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0.7︰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完成财政总收入360.18亿元、增39.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8亿元、增49.5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7亿元、增长6.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390元和12357元、增长9.5%和9.9%。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列第80位,提升6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列第70位,提升3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列第87位,提升5位;全国百强工业县市列第39位,提升6位。新晋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分别列第73位、92位。赤水河荣获“中国好水”称号,获评贵州省森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18年,仁怀市全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次产业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通过预验收。茅台集团发展势头强劲,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巩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双千工程”扎实推进,新增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6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白酒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2018年,规模白酒企业白酒包装销售量完成21.8万千升,产值完成783.55亿元、同比增长17.3%,销售额完成817.43亿元、同比增长33.6%。经开区“一区多园”稳步发展,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扎实推进。完成省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仁怀大曲酱香酒一至七轮次基酒》和《仁怀大曲酱香酒综合基酒》编制,评选发布首届“中国酒都·酱香酒匠”和“仁怀酒类十强企业”,酱香白酒行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新增39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调减玉米8万亩,“4个10万亩”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农业增加值30.4亿元。新增无公害地块16.5万亩、有机地块12万亩、绿色食品2个,“学孔黄花”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第三产业“五区”建设成效显现,商圈吸附能力显著增强,酒都·方圆荟、国贸广场、国际商贸城投入运营,茅台现代商贸物流园、华夏民族酒文化博览园项目有力推进。国家级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加快创建,茅台酒酿酒作坊列入国家工业遗产。2018年,仁怀市实现旅游总接待人数988万人次,同比增长19.6%;旅游综合收入128.7亿元,增长18%。短板增动力 脱贫攻坚步履铿锵,近年来,仁怀市不断优化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压紧压实责任落实,全力推进“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冬季补短板”,持续打好“四场硬仗”,抓实“五个专项治理”。
           9个贫困村如期出列,2278户7582人稳定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2.44%。投入资金3.1亿元,完成“三改”(改厨、改厕、改圈)2万余户,治理房屋透风漏雨2177户,220户无房户实现住有所居。建成“组组通”公路784公里,实现通组公路全覆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54户3468人、水库移民260户1189人。产业扶贫效益提升,“村社合一”覆盖132个村和社区,“一长两短”产业有效覆盖贫困户。
            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3806人次,2155人实现上岗就业。教育扶贫成效显著,落实教育扶贫资金2200余万元,资助学生6453人次。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参合率达100%,住院治疗实际补偿比达9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全覆盖,累计减轻贫困家庭医疗负担1亿余元。扶贫与扶志同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落地见效,处处呈现村容村貌规范整齐、农家庭院干净有序、乡风家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气象。“百企帮百村”累计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近年来,仁怀市坚持向生态要生产力,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赤水河仁怀段监测断面水质100%达标,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污水处理率达95%,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3.48%。持续推进“绿色仁怀”行动,完成营造林20.5万亩。盐津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茅台亲水河堤建成投用。

         同时,深入推进河长制,450名河长履职尽责巡河护河。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逐步完善。增减挂钩、拆旧复垦有力推进,新增耕地4287亩。115家企业完成煤改气,绿色创建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仁怀市已经完成第五轮城市总规、15个乡镇规划和124个村庄规划修编,“一心两翼多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建成区拓展到2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  
         茅台机场航线增至20条、通达城市24个,成为全国首个通航第一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的支线机场,蓉遵高速仁怀复线破土动工,国道212鲁班至五马段竣工投用,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完成产权调换安置1118户、交房1450套,实施留地安置“统规联建”272户。
         西环线、苍龙大道、上坪大道建设项目推进有力,南部新城“一快四横五纵”路网骨架基本成型。罗家坝、水仙寺、国酒新城等城市山体公园和酒都广场美食城、楠竹林精品夜市建成投用,新增城市停车位7800个,临街经营规范化和城市资源市场化初见成效。特色小镇活力迸发,合马美食小镇、美酒河三角梅小镇展露新颜,长岗红色小镇、五马滨水田园小镇、大坝商贸小镇加快推进。乡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和小微产业园多点开花,集镇承载力和吸附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行农村建房通用图集,农民自建房逐步规范。
         覆盖132个村寨、3.5万户、15万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实施农村房屋风貌改造3358户,农村人居环境和功能配套大幅改善。促创新扩开放 改革发展动力强劲,随着“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进驻仁怀市政务中心办理事项达502项,在全省率先实现95项警务服务一窗办理,获评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市。
         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有力,企业平均开办时间从15天缩减到7天,新增企业2800家、个体工商户5100户。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盐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营商环境整治“七大行动”和经开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营商指数全省排名从80位上升到17位。“保知打假”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成功牵手洋河集团、京东物流等500强企业。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95亿元,为省下达目标的123.4%。打开大门广交朋友,仁怀与法国德伊拉巴尔市签署缔结友好城市,酒投公司与法国波尔多吉尼亚酒庄达成合作协议,酱香酒产区走向国际市场迈出重要一步。

        茅台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协力办好“中国酱香酒节”。创新创业成效明显,综合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建成3家创客空间,完成专利申请540件,获得授权专利167件。夯基础惠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感。仁怀市委、市政府认真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镇新增就业76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5%。教育三年创优推进有力,率先在全省实施普通高中免学费和书本费教育,仁怀一中迁建投用,盐津二小开班办学,新开办6所公办幼儿园,城乡办学条件得以改善。
          高考质量实现遵义市综合排名“三连冠”。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妇幼保健院、中心血站、10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茅台医院、中医院迁建项目启动。
           “五险合一”加快实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8.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城市解困和救灾救助工作给力有效。文体事业扎实推进,承办、主办系列活动40余场,33处红色遗迹完成申报,新增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成2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新增“广电云”用户1.2万户。“七五”普法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234”模式全面推广,群众安全感达98.9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狠抓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连续3年实现“双降”目标。

 仁怀改革开放四十年“三农”发展综述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波澜壮阔,40年披荆斩棘,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中国酒都仁怀,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从此变了模样。
       农村变“香”村——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40年来,仁怀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民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现在每个周末都有大批游客前来我们长岗镇,我的房子都租出去了,一个月收2000来块的租金,每天耍起都有钱进,这么好的日子还真有点“不习惯”,太不习惯了”,长岗镇蔺田村村民田大海告诉笔者,谈起今天的变化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家乡水清了、山绿了、环境变美了,最主要还是腰包变鼓了。
         时间回到1978年,那时候仁怀的农村人多地少环境差。就拿当时的长岗镇蔺田村来说,石漠化严重、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是出了名的贫困村。1978年以前,仁怀交通闭塞,整个县城只开通了一辆客车,而能买得起票和买得到票的人非常少。
        2004年以前,村里人均收入只有不到2000元。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蔺田村开始改头换面,从开始修建通村路到翻新村民住房,渐渐地,环境有了改善,到蔺田旅游的人也逐步增多。2012年开始,村里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变化。从此,蔺田村注重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实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
        蔺田的发展已成为仁怀农村的一个缩影,茅台镇正觉山水间山水灵动、苍龙街道草木年华万花成海、坛厂八卦园神秘莫测等等......近几年来,仁怀乡村旅游着重突出“乡”的特色、“村”的记忆、“旅”的便捷、“玩”的情趣,让游客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茅台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又为仁怀乡村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
         5年来,仁怀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增长,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达1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仁怀的乡村旅游正如火如荼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城市,亲近乡村。以农旅一体化做旅游,既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又让百姓吃上一口“香喷喷”的旅游饭,农村变“香”村,仁怀乡村旅游道路越走越宽广。
         农业变产业——改革开放的40年,仁怀农业的发展也取得骄人的成绩,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沧海桑田,产业星罗棋布。初冬时节,走进五马镇三元村,成片种植的柑橘映入眼帘。山坡上,十多名群众正在忙着摘柑橘,忙得不亦乐乎。热闹的场景似乎很难与这里曾经的穷苦面貌联系到一起。
        40年前,因为开荒种地、乱砍乱伐,三元村在冬天看不见几片树林,基本都是光头山,森林覆盖率很低。“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石旮旯里刨包谷,哄饱肚皮不赚钱。”这是三元村原来的一个顺口溜。进入改革开放后,仁怀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向产业发展。2001年,我市紧紧围绕茅台酒生产需要,在全市建成有机高粱和有机小麦基地各30万亩;依托武汉烟草集团生产所需,建成3万亩烤烟生产基地;到2004年,全市农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1元,粮食总产量达26.7万吨。
         家住五马镇协农村的李梦华,自广东东升农场落户五马后,他家的十多亩地被农场流转,他也当起了农场的工人。当聊起家里收入时,李梦华掰着指头算了起来。“每年农场给的土地流转费将近一万元,和老伴儿在农场打工,每人每月又有1800元,这样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收入也比过去翻了几翻,这在以前还只能想一想,农业园区建成后,以前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李梦华激动地说到。
        2013年,仁怀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现状,在南部规划建设茅坝现代高效农业有机高粱示范园区。该园区以高粱、蔬菜为主导产业,种植水果、花卉苗木、茶叶、核桃等为配套产业,由茅坝、五马、九仓、龙井等4个产业园组成,规划面积4.2万亩。同时在北部规划建设苍龙现代高效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以蔬菜、高粱、生态畜牧为主导产业,以水果、花卉苗木、黄花、等为配套产业,由苍龙、高大坪、喜头、学孔等4个产业园组成,规划面积2.8万亩。
       截至2018年,仁怀农业向产业的转变工程稳重推进,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打造高效示范农业园区的工作全面铺开,着力推进“1+4”产业发展格局。以高梁为主导产业,全市种植有机高梁达30万亩,深入实施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茶叶“4个10万”工程,目前,种植蔬菜9.2万亩,辣椒8万亩,柑橘、猕猴桃、柚子等精品水果4万亩,钩藤、射干、金银花、葛根、红豆杉等中药材4万亩,并新增茶园2万亩。
        仁怀的农业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从荒山石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仁怀农业正在走出传统农耕时代、摆脱贫困,走向建设利用生态,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农业变产业的振兴之路。
       农民变股民——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在仁怀每一个农民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他们身份的逐渐转化就是最好佐证。
        近日,笔者来到长岗镇茶花村郑代贵老人家中,他拿出一本刚到手的股权证,上面清楚地写有家里每人拥有的股份数以及资产额。老人高兴地说:“我们这是从村民变成市民,又从市民变成了‘股民’啊!”说起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分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难掩幸福之情。
         谈到改革带来的变化郑代贵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庄稼人都知道,在旧社会,种地的人都需要交公粮、上缴农业税。以前收成不好,每到秋季上缴农业税时我们就发愁,但进入改革开放后,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把农业税都免除了,真的很激动。现在我又把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到期还有分红,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仁怀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引领,把群众土地、劳动力、村集体闲置资源、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特产结合,走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打造过硬的质量和品牌,让农民真正成为参与和管理者,实现农民向股民的转变。
        2015年,仁怀完成了喜头、长岗2个镇农村集体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并启动其余19个乡镇(街道)土地确权工作。  
        2016年,全市新增地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家、家庭农场70个,种养大户210户,流转土地1万亩。
         2017年,仁怀建设了各级各类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30个,为试点村引进种养企业、公司6家,本级1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0家,家庭农场60家,种养大户100户。引进资金 1.6亿元,流转土地 1.7万亩,盘活村闲置固定资产50万元。村民土地入了股,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42元增加到11613元,收入翻了200多倍。
         如今,农民离田上岸,摆脱了往日田间劳作的负担和压力,安安心心做起“股民”,家家户户住上了红墙绿瓦二层小楼,有条件的还开上了小轿车,没事还能到村(社区)享受文化生活或河边绿道及城乡公园散步休闲,生活甜甜美美......




上一篇: 七律·诗意茶乡

下一篇: 核酸检测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且看仁怀的沧桑巨变 匿名 07-11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