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我与《湖北日报》共流年

作者:朱国前 阅读:652 次更新:2022-06-08 举报

我与《湖北日报》共流年

                

朱国前

 

                    

悠悠45载缘,相看两不厌。自1976年至今,45年来,我与《湖北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了之情。

1974年初中毕业,因政策年龄限制“超龄”一月,便作为一代“知情”而响应号召回乡“大办农业”。而真正接触《湖北日报》是两年后担任生产队政工员兼记工员、棉检员开始的,那年我不满19岁。那时生产队订有“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和《半月谈》,队长很有脑子,也能侃大山,可就是没文化,记得讲到“一举粉碎四人帮”,他的解释是“手一举”就“粉碎了”,并作出一个强有力的举手动作,而没文化的社员们竟“心领神会”。他当然不能读书看报,只有交由有高小文化的会计代管。我担任政工员后,管理报纸便由我接手。我近水楼台,独自专享,爱不释手,一睹为快,不是我自私,只是人们见不得报纸,报纸泛不得眼睛,往往随手一抓,另做他用,而在我手里,却如获至宝,完好无损。那时“抓革命,促生产”,政治学习是头等大事,于是队长时常吩咐我给群众读报念“社论”。

后来,1977年,我到大队担任贫协材料员和政工员、团支书,读报的机会与时间就更多了,读到的报刊也多了。因有几位民师高考录取招生了,大队驻县委工作队,秉公办事,公平竞争,出卷考试,择优录用。19788月的一天,经考试考核,公开招聘大队学校民办教师。我考了总分第一名,这有赖两度复习备考打下的功底,而工作队说是另有安排,重点培养,结果录用了后三名。后在我和家长的要求下,翌年二月走马上任,当了民师。此后读书看报便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阅读《湖北日报》多了,记得有一年《湖北日报》登报民意测评表,我欣然参与,获得了一本采访本、一支钢笔和一个包夹的奖励。从此,更加关注《湖北日报》,每报必读,尤其喜欢时事新闻,文学副刊。并萌生了给《湖北日报》投稿新闻消息和文学作品的意念。

因时有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报,1995年至1998年,应邀参加一年一度《湖北日报》、天门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培训班学习结业。

1997年至1998年,参加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举办的新闻函授学习一年,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并颁发人民日报新闻函授结业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1976始,迄今我已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了文学作品、通讯报道和教育论文2000余篇首。仅就《湖北日报》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以笔名前方在《湖北日报》及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湖北农民报》(《湖北日报》农村版)发表消息通讯和文学作品近30篇。承蒙厚爱,便因此“结识”了《湖北日报》江作苏、张宿宗、张家厚、郭良原、陈柏健、熊唤军、汪训前等老师。

新闻作品,《拖市乡党报党刊进农家》(消息)(《湖北日报》19961112日第2版)《法制教育给拖市一中带来好校风》(消息)(《湖北日报》19961224日第7版)《拖市镇教师为灾区捐款》(消息)(《湖北日报》1998126日第3版)《天门拖市镇开通科技点播热线》(消息)(《湖北日报》1998420日第2版);《拖市乡活跃着“掰花互助组”》(通讯)(《湖北农民报》1995111日第2版)《乡土戏剧乡土演,农民演戏农民看》(消息)(《湖北农民报》1997118日第1版报眼)《致富“领头雁”》(通讯)(《湖北农民报》1997921日第2版)《朱心法夫妻回乡种田》(通讯)(《湖北农民报》1998228 日)《张大婶怒摔神牌》(通讯)(《湖北农民报》1999915日第2版)。

另外,还在《湖北教育报》《湖北经济报》《湖北法制报》《农民之友报》等省报发表通讯报道50余篇。

由于我新闻写作成绩突出,1996年至1998年度连续三年被天门市委宣传部、《天门日报》评为模范特约记者或模范通讯员,1997年度被评为《湖北日报》优秀通讯员。19961998年,被借调天门市拖市镇委宣传办室从事新闻专干。

文学作品,也有见《湖北日报》东湖副刊:《致老师》(诗歌)(《湖北日报》1993911日第8版)《东方之珠,我的爱人》(散文)(《湖北日报》1997627日第8版)此文并获1997“迎香港,庆回归”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乡村秋月夜》(散文)(《湖北日报》201495日第10 版),乡里乡亲副刊:《家乡的千张》(散文)(《湖北日报》2015315日第7版)《火钳,盘旺农家灶膛》(散文)(《湖北日报》20151120日》第7版)《家乡的油菜花》(散文)(《湖北日报》2018321日第12版)。

百尺竿头,更上层楼。文章还上了《人民日报》,《高山流水》(散文诗四章)(《人民日报》(1989317日第8版大地副刊)《医疗卫生单位职工可离职行医吗?》(《人民日报》“读者来信”1993424日第5版)还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台胞李氏三兄弟捐资建校》(消息)(1989年8月18日第3版“八面来风”)、《拖市千余回乡青年成为“领头雁”》(通讯)(1997年11月12日第2版)。

2015年,《中国教师报》记者采写通讯《他们,点亮乡村文明——走近湖北省天门市拖市一中乡村教师作家群》(201578日第12版)长篇报道以我领衔的拖市一中教师作家群现象及事迹,时任湖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看后,欣然亲笔批示:点赞拖市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向拖市一中教师作家致敬。而后,《湖北日报》《天门一所乡镇中学出现四名教师作家》(201512231版)《乡镇中学走出“教师作家群”》201512236今日视点)、《楚天都市报》(《天门拖市一中有个“乡村教师作家群”乡村中学开出文学之花》201612日第15)、湖北电视台、湖北电台、荆楚网、《天门日报》、天门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相继重点报道,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教育厅厅长、天门市委书记、市长、宣传部长等省市领导,先后分别看望慰问拖市一中教师作家,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及社会广泛赞誉。20169月,省作协并为我们免费出版拖市一中教师作家文集《指尖上的守望》。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无论是教师在职,还是离职退休,在职时,蹭报纸、泡阅览室、主动担任报刊义务管理员,公报共阅,不便批注,更不能剪辑,以至自费订阅;退休后,仍是不离不弃,跑单位,托门卫,站橱窗,一睹为快,乐此不疲。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网络发达,阅读便捷。每天“早自习”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湖北日报电子版。网媒纸刊兼顾共享,优势互补。电子版快捷,易于浏览,纸质报实在,便于研读。

45年来,不仅自己的文章上了《湖北日报》,自己的事迹也上了《湖北日报》,《湖北日报》是我了解国内外时事的窗口,是我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是我初心如磐的精神家园。

                                           

                 202171日于宁泊斋

                                                                                     

(作者系天门市拖市一中退休教师)

上一篇: 桑葚、暖了夏风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