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三教合流(二)

作者:孙更俊 阅读:558 次更新:2022-06-06 举报

第二部

佛经改读


无量寿—阿弥陀佛赞

 

十方净土谁为尊?

无量寿佛伟岸身;

摩天阎浮檀金色,

圆光照彻大乾坤。

眉间白毫作右旋,

一似五座须弥山;

双目清澄同四海,

眨眼之间巨浪翻。

分身所化无其数,

淘尽恒河沙未足;

自有四万八千相,

随形如影好自如。

亦有无数化菩萨,

个个手执金莲花;

或左或右以为侍,

代言诸佛说佛法。

由此即见一切佛,

往生西天得极乐;

无缘无故也慈悲,

不论愚人与智者。

即便生前多恶行,

也可刹那得往生;

口称十遍阿弥陀,

只为至此命将终。

金莲花如日轮转,

去留俱在一念间;

八十亿劫生死罪,

一念之间得幸免。

十二大劫莫嫌迟,

莲花开放终有日;

虽然先闻大悲音,

到底欢乐无竟时。

我读观经十二观,

观观得与真佛见;

读到无量佛现时,

即思回向发心愿。

何必等到命将终,

一日七日得往生;

以其精进勇猛故,

如来菩萨共相迎。

金刚台上自现身,

莲花池边听妙音;

无生法忍即得悟,

礼事诸佛更殷勤。

十方净土周游遍,

急急忙忙回家转;

不为得甚无量门,

只为救度众冥顽。

冥顽不化多所有,

执迷不悟多所求;

所求不过名与利,

老而不死做贼寇。

偷鸡摸狗已不堪,

贪污腐败更可怜;

一旦所为遭败露,

还要下狱坐牢监。

此等本该做死鬼,

侥幸佛生大慈悲;

与其禁闭十二劫,

何不趁早把头回。



 

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那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高僧聚会。那些高僧都是名望很大的和尚,有舍利弗、目犍连、迦叶、迦旃延、具悉罗、离婆多、周利槃陀迦、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等,他们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与会的还有文殊师利、阿逸多、乾陀诃提、常精进等一些大菩萨和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的许多信众。

释迦牟尼佛对着长老舍利弗讲话,其他人都静静地坐在一边听着:

“从这里西行,穿越十万亿个佛国的土地,有一个地方叫做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有佛号阿弥陀,我现在就来给你们说一说关于他的事。

“舍利弗,你们可知道那地方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吗?那是因为生活在那里的众生没有任何痛苦而只有快乐,而且那快乐比起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快乐来不知又要更快乐出多少倍。

“还有,你们知道吗,舍利弗?那极乐世界的四周有七重护栏、七重罗网、七重宝树,其中有七宝莲池,里面注满了八功德水。那池子用黄金砌就,白银铺底,池边的台阶和道路都是用金银及琉璃、玻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等宝物修筑。那池子与池子之间建有楼阁,也都是用各种宝物装饰着。那池子中的莲花大如车轮,五颜六色,溢彩流光,婀娜多姿,芬芳可人。半空里时常会有美妙的音声回响,如同天乐;又不分昼夜,常有曼陀罗花瓣从天而降,飘飘洒洒如同花雨。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众生,没有太多的欲望,他们会用衣襟将这些曼陀罗花瓣兜住,去贡献给阿弥陀佛或他方诸佛。那世界距离其他佛土虽然很是遥远,但他们却可以在一瞬之间到达又在一瞬之间返回,这两个一瞬之间加起来也没有我们吃一顿饭所用的时间长。那世界里还有各种各样美丽的禽鸟,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等,这些鸟不分昼夜地鸣叫着,那声音极为悦耳动听。生活在那世界里的众生听到这鸟鸣,便会情不自禁地念出阿弥陀佛的名号来。

“舍利弗,你们可不要说这些鸟都是恶人转世所生。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片佛土上连恶人也不会有,又怎么能转生出这些异类来呢?这些鸟都是好鸟,是阿弥陀佛为了给这世界增添一些美妙的声音用他的法力变化出来的圣物。除了这些鸟鸣之外,每当微风吹动那七重宝树和网罗,还会有更多美妙的声音从那宝树的枝杈间和那网罗的缝隙间飘飞出来,如同千百种乐器在共同奏响着一支支美妙的乐曲。听到这样美妙的乐曲,你们自然会情不自禁的念起佛经来。

“舍利弗,你们知道那佛为什么叫做阿弥陀佛么?那首先是因为那佛及其人民的寿命无量,可以达到无数千劫,从他成佛到现在已有十劫,从此往后,还不知有多少劫之寿命。其次是因为他有大功德,所以能放出大光明,这大光明可以照亮所有佛土。那佛还有数不胜数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的所谓靠声闻得道之弟子和以同样方式得道的菩萨。那极乐世界里的众生除了那些阿弥陀佛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之外,还有许多仍有一些欠缺需要靠进一步的修行来弥补的居士,这个数目太大,就更不是用普通的算术所能计算,也只好用无量和无边这样的词语来表述了。世间众生如果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又不知会有多少人皈依佛门以求往生,为的是可以和这些善良的人们聚在一处生活,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啊!但那些没有佛缘的人是自然要被排除在外的。世间之众生,只要心存善意,也不论男女,只要一心一意,口称阿弥陀佛之名号满七日,当他们生命将终之时,阿弥陀佛就一定会带着身边的圣徒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只要他们在此时仍能一心一意地皈依,那他们就可以立刻被接引到极乐世界里去了。

“舍利弗,我觉得这对于世间众生是一件很好的事,所以才对你们说出这么多的话,目的当然是希望能借你们之口,向世间所有的众生去转达。只要有众生听了你们的转达之后,表示愿意往生此极乐世界,然后再按照我前面所说的去做,那他们就一定能往生到此极乐世界中去了。

“舍利弗,现在我所称道的只是现居西方的阿弥陀佛之不可思议的伟大功德,因为只有他能给世间众生带来福音。东方世界也有佛名阿閦鞞、须弥相、大须弥、须弥光、妙音等等,南方世界也有佛名日月灯、闻光、大焰肩、须弥灯、无量精进等等,西方世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也还有佛名无量相、无量幢、大光、大明、宝相、净光等等,北方世界也有佛名焰肩、最胜音、难沮、日生、网明等等,下方世界也有佛名师子、名闻、名光、达摩、法幢、持法等等,上方世界也有佛名梵音、宿王、香上、香光、大焰肩、杂色宝华严身、婆罗树王、宝华德、见一切义、如须弥山等等,这诸方之佛,其数量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胜计;但他们的功德和阿弥陀佛是无法相比的,而且他们每天也都在吐着长长的舌头称念着阿弥陀佛的伟大功德。而世间众生,不仅要对我所说的这些话坚信不疑,而且还要常常念诵我所说过的这些话,念诵这些话不仅可以使他们实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还可以使他们得到诸方之佛的保护,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阻力都不会退缩,以保证最终修成正果。

“舍利弗,你们这些人就更要坚信我所说的这些话,不论你们是什么时候起的誓、发的愿,只要你们已经起誓发愿要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一定要勇猛精进,不断地朝着那目标去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舍利弗,现在你们所听到的是我在称赞阿弥陀佛的伟大功德,但你们所听不到的是那阿弥陀佛或许也正在称赞着我的伟大功德。他一定是这样说的:‘那个释迦牟尼佛真是了不起,他所做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事。那个所谓的婆娑之国到处都是邪恶,简直就是个烂泥塘,可他竟要在那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去修成正果,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所要获得的是多么伟大的功德啊!’

“舍利弗,我在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中来弘扬佛法,来普度众生,来修成正果,这的确是一件难之又难的难事,但我或许也将因此而伟大,伟大到如同阿弥陀佛那样不可思议。或许,我就是那阿弥陀佛的肉身,总有一天会去到他的身边,与他——我的法身交合成一体。”

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些话之后,所有在场的人都站起来向释迦牟尼佛行了礼,然后满怀欢喜地散去了。尊者阿难将这些话记述了下来,是为此经。



释迦牟尼佛说

阿弥陀极乐世界十六观经

 

    如是我闻。那时,释迦牟尼佛居住在王舍城之耆阇崛山中。与佛在一起的有一千两百五十个高僧和以文殊师利法王子为首的三万两千个菩萨。

王舍国王名频婆娑罗,太子名阿阇世。阿阇世受恶友婆提达多唆使,把其父频婆娑罗王囚禁于七重暗室,并禁止群臣探望。王后韦提希恭敬其夫频婆娑罗王,先将身体浴洗干净,再将炒面与蜂蜜和在一起涂于身上,又将葡萄汁灌藏于璎珞里,然后秘密探望其夫皮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享用了王后韦提希带给他的蜜面和葡萄汁之后以水漱口,再转身朝向释迦牟尼佛所居住的耆阇崛山合掌行礼并呼唤道:“高僧目犍连,我的好朋友,愿你大发慈悲,将那佛门之八关斋戒之法授予给我吧。”

尊者目犍连听到了频婆娑罗王的呼唤,立刻如鹰隼一般迅速地飞到了频婆娑罗王面前,在数日之内将八关斋戒之法授予了频婆娑罗王。释迦牟尼佛听说了这件事,又派遣尊者富楼那前去为频婆娑罗王系统地讲说佛法。经过了三七二十一天,频婆娑罗王一边吃着蜜面喝着葡萄汁一边系统地了解了佛法,脸上渐渐显露出和悦的颜色。

一日,太子阿阇世问暗室的守门人道:“我的父王还活着吗?”

守门人回答说:“王后每天都来探望大王,她将炒面与蜂蜜和在一起涂在身上、把葡萄汁灌藏在璎珞里进献给大王,佛门的尊者目犍连和富楼那每天都从天而降为大王讲说佛法,我无法阻拦住他们。”

太子阿阇世听后勃然大怒,对他的母亲韦提希吼道:“我的父王就是个贼,你还要与贼为伴,自然也是个贼。那个释迦牟尼和他的门徒,也都是邪恶之人,他们利用幻术和咒语迷惑世人,已是可恶之极,你又和他们联起手来,让我这个作恶多端的父王至今还没有死掉,更是罪该万死。”

说着,太子阿阇世就拔出剑来,要刺杀他的母亲韦提希。

就在这时,有个名叫月光、聪明多智的大臣和一个被称为耆婆的御医站出来拦住了太子。月光对太子阿阇世行了君臣之礼,然后说道:“大王,臣听毗陀论经,知道从古到今通过杀害父王而获取王位的太子有一万八千个之多,却没有一个还要杀掉自己母亲的。大王您如今为了获取王位,却要做出这样忤逆天理的事情,以此来玷污刹帝利高贵的种姓,我不仅看也不忍看而且连听也不忍听。这样的事只有卑贱的旃陀罗族人才干得出来的,我已经不适于再继续留在这里了。”

月光说罢以手按剑退了下去。

那耆婆紧跟在月光的后面也要退下去,太子阿阇世惊恐万分,急忙问那耆婆道:“怎么,难道连你也不想再为我做事了吗?”

那耆婆道:“如果你想要让我留下来,就不要杀掉你的母亲。”

太子听了那耆婆的话,立刻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收起了已经拔出要去杀害自己母亲韦提希的剑,只是命令内宫的官吏将他的母亲韦提希禁闭在深宫,不让她再自行外出。

王后韦提希被禁闭深宫之后,心情抑郁,形容憔悴,只好时常朝着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祈言道:“我佛,曾几何时,您经常会派尊者阿难和目犍连来慰问我,事到如今,我仍不能奢望德高望重的你来看望我,但愿您能再派尊者阿难和目犍连来与我相见。”

说吧便一边顶礼膜拜,一边涕泣如雨。当她还没有把低下的头抬起来时,那住在耆阇崛山中的释迦牟尼佛就已经知道了她的愿望,并立刻派尊者阿难和目犍连从天而降;而且,释迦牟尼佛也在刹那间出现在了王舍国的宫中。

王后韦提希顶礼膜拜之后抬起头来,竟看见了她朝思暮想的释迦牟尼佛,只见他一身紫金的颜色,端坐在百宝莲花之上,目犍连侍左,阿难侍右,四大天王等天人在空中普降花雨将其供养。此时的王后韦提希因为终于见到了释迦牟尼佛而激动万分,她扯断了装饰在自己身上的璎珞,将整个身体都匍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她一边哭一边对释迦牟尼佛说道:“我佛,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而要生出这样的孽子;你又是因为怎样的姻缘而要与提婆达多成为兄弟?我想让你告诉我要去到什么地方才能化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我不想再呆在这个虚伪、脏污、恶浊的世界里了。这个虚伪、脏污、恶浊的所在像是地狱,到处是饿鬼和畜生,不是善良的人所应在的地方。我愿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听到恶声,不再见到恶人。我现在五体投地地向你忏悔先前的一切过错,但愿如同太阳一般将光辉普照大地的你,能让我看到一片真正的洁净之地。”

此时,释迦牟尼佛的眉宇之间放出金色的光芒,先是在刹那间照亮了整个世界,然后又在释迦牟尼佛的头顶上聚拢成一座金色的且如同须弥山一样高大的台子,十方净土便一一在这台子上显现出来。有的净土由七种宝物合成,有的净土到处开满了莲花,有的净土好似玉宇琼楼的天宫,有的净土如同一面玻璃镜。这一方方净土又连成一片,既遥不可及又清晰可见,都在这一时之间展现在了王后韦提希的眼前。

但这时王后韦提希却又说:“我佛,这些佛土虽然洁净而且充满了光明,但我要去到的地方却是那由阿弥陀佛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愿你能教导我怎样修持才能见到阿弥陀佛,怎样修持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此时,释迦牟尼佛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随即,有五色光从释迦牟尼佛的口中射出,照在了王后韦提希的头顶上。这时王后韦提希虽然仍被囚禁在深宫里,但她的心眼却被打开,因此可以穿越那一重重的墙壁看见释迦牟尼佛的妙相几乎是与伫立在空中的阿弥陀佛的妙相重合在了一起。她即刻向释迦牟尼佛一次又一次地顶礼膜拜,也便依靠释迦牟尼佛的加持而成就了阿那含果——即断尽欲界之惑,进入了一种更高级的境界。

然后释迦牟尼佛对王后韦提希说道:“你现在是否已经知道,那阿弥陀佛其实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阿弥陀佛其实只是我的法身。你如要去到由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时时将他放在自己的心里,并专心静观那一片净土来成就你的净业。我此时之所以要对你说这些话,也是要将这些话告诉这世界上的一切凡夫俗子,如想见到阿弥陀佛并进入极乐世界,一定要先修成净业。所谓净业,即为三福。一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具慈悲心,不杀生,尽可能多地修持善业。二为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尽可能严格地约束自己。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勉他人修持,尽其所能弘扬佛法。对这三种福业的修持,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佛所能指引给世间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必由之路。”

释迦牟尼佛告诉王后韦提希说:“你现在也还是个凡人,心力羸弱,想法粗劣,天眼蒙蔽,因此不能远瞩。现在所有的佛都来相助,为你提供方便,让你在一时之间看到那一片净土,这是非常难得的事。借助佛的力量,你现在可以见到那片净土,就如同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目一样。当你看到了那片净土上的极乐之景象后,心中自然会生出欢喜,与此同时,你也就看轻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具备了一种超强的智慧力,获得了那可以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

但王后韦提希却又说道:“我佛,现在我借助你的帮助见到了那片净土,但当你离开之后,其他处于脏污、恶浊、不善之中、更被生、老、病、死、无爱之五苦所逼的众人,又怎么样才能看到那一片净土,又怎么才能见到你的法身阿弥陀佛和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并最终往生到那西方极乐世界中去呢?”

释迦牟尼佛对王后韦提希和尊者阿难说:“我下面说的话你们要认真地听,并且牢记在心里。我现在要给未来世上一切众生讲说这净业的修持之法。韦提希啊,你能对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是太令我愉快了。阿难啊,你也更要深入地理解我说的这些话,并向更多的人众去宣传。我现在要教导韦提希以及未来世上一切众生如何才能见到那阿弥陀佛和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及最终如何往生到那西方极乐世界中去。

“如欲见之,必以观之。如欲观之,必以想之。想之得法,观自得矣。你和那些众生一样,要想见到阿弥陀佛和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都要时时把心往一处想。最好的方法是在日落西山的时候看着那落日去想。一切众生,除了天生的盲人,都有眼目可以视物,也就都可以看到那落日。每当想到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就要趁着日暮黄昏的时候面朝西方正襟危坐,一边想着阿弥陀佛和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一边去认真仔细地看着那太阳渐渐地落下去。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专心致志,坚定不移。这样想着又看着,看着又想着,于是那将要落下去的太阳就变成了一面悬在空中的铜鼓。即便那太阳已经落到山后去了,即便你已将眼睛闭上,那景象也依然会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悬鼓想,名列初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初观之后,再去想那西方到处都是水,那水极为澄清,明明白白,要让全部心思都沉浸在那水之中毫无分散意。然后再将那水想成冰,见到了冰的透彻之后再将那冰想成琉璃,再然后也就看见了一片明朗的琉璃地。那片琉璃地被金刚七宝柱支撑着,那金刚七宝柱具有八面八棱,每一面、每一棱都由八种宝物装饰着。其中有数不尽的宝珠,每一颗宝珠都闪射出一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都有八万四千种颜色,它们把光芒映照在那片琉璃地上,如同一千忆、一万亿个太阳闪耀在天顶。那片琉璃地上的道路纵横交错仿佛铺着一张用金丝编织成的网罗,又被各种各样的宝物连接成的界限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每一种宝物都闪射出五百余种不同颜色的光芒,像是正在盛开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又像是一天璀璨的星月高悬于虚空之中并建构成一座闪光的高台,高台上有楼阁无数,均由宝物建造。高台两侧,又有无数华丽的柱子,更有无数种乐器的交响烘托出庄严的气氛。从那无数种光明中吹出的八种清风鼓动着那无数种乐器不断发出‘苦苦空空无我无常’之音,让人就此忘记了自我的存在和人生的烦恼。成就了此想之后,还要将所想之物一一观之,令其愈见分明愈好,而且无论闭目开目都不令其散失,除了吃饭时之外都要努力回想那所见。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琉璃想,名列第二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第二观,便算是已经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是还不能见得全面和细致而已。若能参透三昧而将心力集中到一定程度,便可以看到极乐世界之十方净土。在那十方净土之上,没有一丝污渍,没有一粒脏痕,没有生老病死的苦难,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忧愁与烦恼,而且所见极为分明,达到用言语无法一一述说的程度。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想,名列第三观。

“你们要代表我去给未来想要脱离轮回苦难的众生讲述这观净土法。如能成就了这一观,将被免去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当他们死去了在这一世界上的生命之后,定能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一片净土上得到重生,这是用不着心存疑虑的。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第三观之后,再来想那西方极乐世界里生着七重宝树,每一棵都高达八千由旬。那宝树枝繁叶茂,完全由宝物生成。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子,都是奇异又美妙的颜色。琉璃色中闪出金色的光,玻璃色中闪出红色的光,玛瑙色中闪出砗磲色的光,砗磲色中又闪出绿珍珠样的光。珊瑚琥珀,各种各样的宝物相互映衬。有七重用珍珠编织成的网罗罩在一棵棵宝树上,每一重网罗间都坐落着五百亿座豪华如梵王宫的宫殿,那些天童们便出入于其间,每个童子的身上都装饰着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的璎珞,那些摩尼闪耀出的光芒,直照射到百由旬以外,犹如将一百亿个太阳和月亮聚在一处。各种宝物参差交错,每一种宝物都有着自己独特且上乘的颜色。所有的宝树,间距适宜,疏密得当;枝叶间自然开奇妙花,结奇异果。每一片叶子都纵横二十五由旬。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上千种颜色并组成上百种图案如同天然的流苏一般。有许多奇异美妙的花朵呈现出阎浮檀一般金黄的颜色,如同火轮旋转在枝叶间。那些果子如同帝释天手中的宝瓶一样闪耀出大光明,那光明又能化成无数的幢幡宝盖,那幢幡宝盖下又映现出三千个大千世界中的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万方净土,无不呈现于其中。见到了此树之后,还要将其干、茎、枝、叶、花、果一一观之,令其分明如在目前。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宝树想,名列第四观。以此种方式观佛是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这第四观之后,再来想那西方极乐世界里有八池水,每一池水都由七种宝物生成。这些宝物质性柔软,号称真水。这真水共分为十四分支,每一分支都呈现出七种美妙的颜色。莲池的边岸用黄金砌就,水底以各种颜色的金刚石铺就,每一池真水中都有六十亿株由七种宝物生成的莲花,每一朵莲花的直径都有十二由旬。那真水既可以在莲花间左右流动,还可以沿着莲花的茎上下流动,在流动中还会发出许多微妙的声音如同音乐,演绎出那‘苦苦空空无我无常’的意趣和对十方诸佛的赞美来。那莲池中时常涌现出金黄的颜色,闪耀出微妙的光亮。那光亮还会化成各种羽色斑斓的飞鸟,它们的叫声清脆且优雅,仿佛是在赞美着佛的八种功德。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莲池想,名列第五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这第五观之后,再去想那每一片净土之上都有五百座以上的高楼耸立着,其楼阁中又都有无数天人在演奏着音乐。天空中还悬浮着许多乐器不鼓自鸣。这所有的声音都在赞美着阿弥陀佛的伟大、大乘佛法的庄严和菩萨、僧人的虔诚。完成了此想,即领略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全貌。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全貌想,名列第六观。成就了此第六观者,当被除却无量亿劫极重之恶业,死后必往生此西方极乐世界。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你们要认真听取并好好思考我说的话,我要为你们分别解说除去烦恼的方法。你们要记住这些话,用这些话去向所有的人解说。”

释迦牟尼佛说这样的话时,阿弥陀佛竟然也在天空中现出了他的身影,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则侍立在阿弥陀佛的左右。因为他们个个都闪耀着光芒,所以不能一一看得清楚。即便是再多的阎浮檀金的光色,也不能与他们的光色相比。王后韦提希赶紧向阿弥陀佛和二大士顶礼膜拜,然后又转过身对释迦牟尼佛说道:“我佛,我们此时依靠你的帮助得以同阿弥陀佛及二位菩萨见面。请你告诉我,那些未来之众生,要如何修持才能与阿弥陀佛及二位菩萨见面。”

释迦牟尼佛对王后韦提希和尊者阿难说:“想要见到阿弥陀佛及二位大菩萨,须时常生出这样的奇想,想象在七种宝物生成的一片净土之上更生出一株莲花来。要让那株莲花的每一片叶子上都呈现出上百种美妙的颜色,并有八万四千条叶脉,犹如天然的图画。还要让那叶脉发出八万四千道光束,而且分明可见。即便是那些小的叶子,也要让它们的直径达到二百五十由旬。这样的一株莲花要有八万四千片叶子,每一片叶子的边沿要有百亿颗摩尼宝珠作为装饰,每一颗摩尼宝珠都放射出一千束光辉,那光辉如同由七种宝物合成的华盖,覆盖在那片净土之上。其下又有用释迦毗楞伽宝筑成的高台,即为莲花台。此莲花台以八万金刚甄叔伽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为装饰,上面还有四根柱子,每根柱子高大如百千万亿座须弥山,柱子上的旌幔如同黑夜里的摩天宫一样庄严。那一片净土之由五百亿颗宝珠装饰着,每一颗宝珠都有八万四千种光泽,每种光泽又有八万四千种异样的金色,每一种金色都散布在那一片净土之上,闪耀着光辉并时时发生着变化,变出各种不同的形象,或为金刚台,或为宝珠网,或为七彩云,又朝向四面八方,随意变幻出各种圣物以备佛事之用。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华座想,名列第七观。

“如此奇妙的花朵,是本法门众比丘们的愿力生成,若想见到阿弥陀佛及二位菩萨,就要去除一切杂念先来作此华座想,每一片莲叶,每一瓣莲花,每一根柱子,每一颗宝珠,都要见得分明,如同在镜中看到自己的面目一样。完成了此想,即被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死后必往生此西方极乐世界。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第七观之后,便可以想那阿弥陀佛了。如何来想那阿弥陀佛呢?说来也很容易,阿弥陀佛既然是佛的法身,也就可以随时住进人的心里。所以只要你用心去想,那佛也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你的面前了,而且那三十二种妙相和八十个随形也是完备的。佛由心生,我心即佛。一切的佛法,也都是用心想出来的。比如想那阿弥陀佛时,就先要想他的形貌,闭目开目之间,先要见到他的外观,见他满身金色,坐在莲花台上;然后一旦心眼得开,就可以将其外观见得愈加分明;再然后便可以依次见到由无数宝物构成的西方极乐世界神奇壮观的景象了。等到那宝水、宝地、宝树、宝池、宝幔、宝网等所见之物都分明如在掌中之后,便可以再去想有两朵莲花分开在阿弥陀佛之左右,莲花之大小如前所言;想一观世音菩萨坐在左边的莲花座上,一大势至菩萨坐在右边的莲花座上,二者的身体与阿弥陀佛一样皆为金色,皆放光明,照在宝树之上,甚是灿烂;且每一棵宝树之下,都有三座莲花台,都有一佛二菩萨或立或坐在那莲花台上,此景象遍布十方净土。完成了此想之后,你便可以想自己正徜徉于那树林里,闻流水之声,沐光明之浴,凫雁和鸳鸯,仿佛都在对你讲述着佛门的妙法。要记住自己在这想中见到的一切,然后与佛经上所说的进行比较,如遇到不相符合的地方就该判定为妄想;若是与之相合,就可判定为是见到了那阿弥陀佛和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佛像想,名列第八观。成就了第八观者,不仅可被去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而且于现世中就能达到极高的修行境界。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成就了第八观之后,便可以来想阿弥陀佛的真身了。阿难应该知道,阿弥陀佛之身相光明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其身高为百六十万亿那由他。他的眉间之白毫向右旋转,如五座须弥山。他的眼睛透彻分明如四海之水。他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能放射出光明,每一束光都如同一座须弥山。他周身放出的圆光如同一百亿三千个大千世界那样广大,那圆光中又幻化出百万亿阿弥陀佛。每一个被幻化出的阿弥陀佛身边又都有众多的菩萨来服侍着。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妙相,每一种妙相又各有八万四千个幻影,每一个幻影又能释放出八万四千道光束,每一道光束都可以给十方世界的奉佛众生带去光明,这光明无穷无尽,阿弥陀佛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给信奉着他的众生带去了希望。那光明的美好,是怎么说也说不尽的,甚至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见到了阿弥陀佛也就等于见到了所有的佛身,既然见到了佛身也就见到了佛心。所谓佛心,也就是大慈悲心。所谓大慈悲心,既是无缘无故的爱心。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死后自然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那些智力超常的人就更应该努力地使自己及早地达到这样的境界了。

“想一睹阿弥陀佛之尊容者,可以从想他的某一个妙相入眼。比如只想他眉间的白毫,要能见得极为分明才好;因为与此同时,他的八万四千种妙相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在你的眼前了。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的人,也就等于见到所有的无量佛。这便是所谓阿弥陀佛真身想,名列第九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把阿弥陀佛的真身看得分明了,便可以来想观世音菩萨的真身了。这观世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皮肤呈紫金色,头顶上有肉髻,颈项上有圆光,光面直径有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个由光色幻化成的阿弥陀佛;每一个这样的阿弥陀佛旁边,又都有五百个同样由那光色幻化成的菩萨作为侍者。他的周身都放射着光芒,所有众生的色相都从那光芒中显现出来。他的头顶上是用毗楞伽摩尼宝制成的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站立着的由毗楞伽摩尼宝化成的阿弥陀佛,高达二十五由旬。他的颜面呈阎浮檀金色;眉毛兼七宝色,发射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又都幻化出无数个阿弥陀佛来,而每一个阿弥陀佛又都有无数菩萨作为侍者,最终又变化出许多阿弥陀佛和菩萨来,遍布十方世界。他的臂膊呈红莲花色,以自身闪耀出的八十亿种微妙神秘的光束为流苏,那些流苏中又呈现出无数佛事的场面。他手掌上间杂着五百亿种莲花的颜色,每一个指端有八万四千种图案如同是印上去的一样,每一个图案上有八万四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放射出八万四千种光芒,那光很柔软,可以普照万方。当他抬起腿脚的时候,你会看见其脚下有许多轮子,那些轮子可以在一瞬之间化成五百亿个光明台。当他将腿脚放下来时,便会有无数金刚摩尼的花朵向四周布散,开得到处都是。

“这观世音菩萨的身上还有许多妙相,如同所有的妙相都集中在其身上,唯有头顶上的肉髻因天冠遮蔽,与阿弥陀佛有所不同。这便是所谓观世音菩萨真身想,名列第十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为邪观。

“成就了第十观之后,便可以来想大势至菩萨的真身了。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大小与观世音菩萨同,其所发出的圆光各面直径有二百五十由旬,可以照射至二百五十由旬远。大势至菩萨周身发出的光明也呈紫金色,可以照亮十方净土,只要与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众生都能看到。只要看见大势至菩萨一个毛孔中所发射出的光明,就可以看见阿弥陀佛所放射出的微妙神秘之光明,所以这大势至菩萨也被称之为无边光菩萨。

“大势至菩萨所放射出的光明不仅可以普照众生的心灵,而且还会给众生送去许多智慧,可以使这些众生远离贪、嗔、痴,并获得积极向善的力量,所以他又被名之为大势至菩萨。他的天冠有五百种华丽的宝物制作而成,每一种华丽的宝物都相当于一座由宝物筑起的高台,每一座高台之上都呈现出一方佛国净土那样的辽阔。他头顶上的肉髻像是一朵赤莲,其上又有一个宝瓶,宝瓶中盛有各种光明,能展现出各种佛事的场面。他行走时,整个世界都随其脚步一起震动,所有被震动的地方会有五百亿由各种宝物开出的花朵。他坐下来时,所有佛国之土地上都会有无数洁净的尘埃腾起。从下方的金光佛刹直到上方的光明王佛刹,这尘埃又都会幻化出无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且都会云集在整个西方极乐世界里,一时间将那极乐世界充满。他们个个都坐在莲花上演说佛法,以此来超度世间所有的众生脱离苦海。这便是所谓大势至菩萨真身想,名列第十一观。

“能达到此种境界,可免除无数阿憎祇劫生死之罪,且不经过投胎转世,既可以经常徜徉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之上,所以此观又名为足观。以这样的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之后,心中会自然生出这样一个想法,即自己已经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中了。于是要想自己正在一朵莲花之中打坐,那花瓣先是渐渐合拢起来,然后又渐渐打开,这时会有五百种光色照耀在你的身上。当你把眼睛睁开时,便会有无数的释迦摩牟尼佛和无数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出现在空中,他们和水、鸟、树林一起演说佛法,声音朗朗不绝于耳,与十二部佛经相合。若此后还能记住这些情景,便可称之为真正见到了阿弥陀佛和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便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普观想,名列第十二观。从此之后,阿弥陀佛会化身无数,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一起,经常到你的居所来探访。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如果有人真诚地希望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可以在一个水池中种满莲花,再在水池中央立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阿弥陀佛的塑像来日日观想。前面说到阿弥陀佛之身量无边,也的确不是世间之凡夫俗子能力所能及;但既然阿弥陀佛曾经发过宏愿,要接引所有信奉他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世间众人只要坚持住这样的信念,就一定会取得成就。只要在心中想一想阿弥陀佛的形象都可以得到无量福分,更不用说可以亲眼看到阿弥陀佛的形象了。况且阿弥陀佛神通广大,在极乐世界的十方净土上是可以随意变幻出各种形象的,在大小上的变化就更不在话下了。那阿弥陀佛既可以现出大身,充满整个天空,也可以现出小身,一丈六尺或八尺,只是所现之形容,都该呈现出金色而已,而那圆光和宝座,都该如上所说一一备足。那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塑像,除面向与众生有所不同之外,其余一切处都与众生相同即可。因为此二菩萨只是阿弥陀佛的侍者,是帮助阿弥陀佛来普度众生的,所以和阿弥陀佛的塑像比起来,其身上所呈现出的金色可以减弱一些。这便是所谓阿弥陀佛世间想,名列第十三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王后韦提希和尊者阿难说:“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九类人。

“第一类是上品上生类。这一类众生如想随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需要死而复生,只要具备所谓三心即可。一为至诚心,二为至深心,三为回向发愿心。据此三心者必能随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除此之外还有三类众生也可以随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类是不仅怀有慈悲之心,而且还能持守所有的戒律的人。第二类是能读诵所有大乘经典的人。第三类是能修行六念,并能回向发愿救赎众生的人。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日至七日,立即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一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因为他们的勇猛精进而得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认可,并受到成百上千的高僧们的推崇;那西方极乐世界宏伟壮丽的景象会一一展现在他们的面前;阿弥陀佛会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起手捧金刚台来迎接他们;阿弥陀佛会放射出大光明照耀在他们的身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会与无数菩萨一起来赞美他们。这一切的事情在顷刻之间就完成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这样的人一旦去到了那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真传,因此很容易就能进入到极高的境界,也因此很快就能成为显赫一方的大菩萨了。

“第二类为上品中生者。这一类众生如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读诵所有的大乘经典,只须善解其中意趣即可;但对于大乘经典的基本要义要坚信不疑,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有所动摇;如能如此,即可在生命将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那时,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会围绕在他们的身边,阿弥陀佛会手执紫金台来到他们面前赞颂他们说:‘你们因为得解佛法要义而遵行大乘,因此我等来接引你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会即刻与阿弥陀佛及所有的菩萨握手,然后亲眼看见自己坐到紫金台上,双手合十,口称着阿弥陀佛的名号,顷刻间就可以被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了。那紫金台,如一朵硕大的莲花,渐渐合拢起其花瓣将他们抱在其中如同莲子,到了第二天早晨便立刻重新张开。那坐在其上的他们呈紫磨金色,他们的足下开放着更多的七宝莲花,阿弥陀佛和众菩萨一起把紫磨金色的光芒照耀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睁开眼睛,细听周围的一切都在从更深的层面为他们讲述佛法的要义。他们从紫金台上下来,向众佛合掌行礼,不停地赞美着佛法。这样经过了七天七夜,他们便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而能一心事佛并成为阿弥陀佛的侍者了。只须经过一小劫的修持,他们便可以得到佛法的真谛,于阿弥陀佛前受戒而成为菩萨了。

“第三类为上品下生者。这一类众生如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坚信因果轮回,不谤佛毁佛并有意归佛,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类众生命将终时,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之化身会持金莲花来迎接他们。至此,他们会亲眼见到自己坐在金莲花上,那花瓣合拢起来将他们抱在其中如同莲子,径直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但那花瓣要在七天七夜之后才会重新张开,他们才能再见到阿弥陀佛真身;而且还要在二十一天之后,才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妙相看分明。这时,他们耳中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在演说着佛门妙法,他们才能从金莲花上走下来去游历十方净土,并在阿弥陀佛的教诲之下理解到佛法最浅显的意义。如此之后再经过三小劫的修持,他们才可以真正成为那西方极乐世界中的居民。

“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辈想,名列第十四观。以此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第四类是中品上生者。这类众生如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须依次受持五戒,八戒,并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没有陋习恶患,执此善意回向发愿,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类众生命将终时,阿弥陀佛和成百上千的僧人会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来到他们的居所,围绕在他们的身边。阿弥陀佛会和那些僧人一起演说‘苦苦空空无我无常’之佛法,赞誉以出家的方式得以脱离苦海的行为。众生见到此种情景心中自然非常欢喜,尤其是见到自己已经坐在了莲花台上,自然会长跪合掌向阿弥陀佛顶礼膜拜。还没等到他们把头抬起来,那花瓣已经合拢起来,将他们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中。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当那花瓣又徐徐打开,他们会听到到处都是赞美佛德之声,使他们立刻便得了阿罗汉道,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六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解脱了人生所有的牵挂。

“第五类是中品中生者。这类众生如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须一日一夜持八戒,再一日一夜持沙弥戒,再一日一夜持具足戒,且对那所有戒律没有一丝一毫违犯,然后执此善意回向发愿,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如此修持,此类众生命将终时,会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和他的下属们手持七宝莲花,放着金光,来到他们的面前。他们会听到有声音从空中传来,赞颂他们说:‘因为你们听从了佛的教诲,所以我来接引你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七宝莲池之中九九八十一之后,那莲花才会重新开放。当他们睁开双眼,便会立刻听到四处演说佛法之声。此后再经过半小劫修持,才可以得道。

“第六类是中品下生者。这类众生如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须孝敬父母,行仁为善即可。此类众生命将终时,自会有智者为其演说关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盛事,同时为他讲述阿弥陀佛所许四十八愿。听说了这演说和讲述之后,他们也许立刻死去,但就在死去的一瞬间,他们便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了。十十一百天之后,他们自会遇到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听闻佛法。此后再经过一小劫修持,才可以法。

“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辈想,名列第十五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第七类是下品上生者。此类众生多做恶事,多造恶法,且无心悔改,但只要不诽谤佛毁佛,且只要在生命将终时,遇到智者为其述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因为听到了这些经书的名字,即被免除千劫极重恶业,也因此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智者会令其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也因此即可免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时阿弥陀佛就会派遣以其分身化成的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来到此类众生的面前赞颂说:‘因为你口称佛名,所有罪业即行免除,我们特来接引你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听到了这样的话之后,此类众生便会看到阿弥陀佛的化身上放射出金色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他们的周身也照亮了他们的居室。他们即便已经命终,但心中还是充满了欢喜。然后他们的魂魄便会坐进莲花内随着阿弥陀佛的化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二百天之后,合拢的花瓣再度张开,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会闪耀着光辉来到他们的面前,为他们讲述那十二部经书的要义。他们听了之后便理解了,并由此有了大慈悲心。再经过十小劫的修持,即可将一切世事看明白,即达到最低层次的境界。

“第八类是下品中生者。这一类众生多犯各种戒律,甚至时常偷窃佛物、僧物,毁谤佛经,玷污佛法,不仅不思悔改还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此种恶业自当坠入地狱,且在生命将终时已被地狱之火烧至其身,但只要这时有智者出现在他们面前,以大慈悲心来赞颂佛德、佛力及佛法,且只要被此类众生听到即被免除八十一劫生死之罪,便也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已然烧及其身的地狱之火会即刻化为清风吹拂在布满天空的莲花之上。那每一朵莲花之上都有一个释迦牟尼佛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他们向这些众生伸出手来,来迎接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转念之间,这些人便去到了七宝莲池中的莲花之内;但要经过六劫,那花瓣便会重新张开。这时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会来到他们面前,为他们演奏优美的音乐并演说大乘经典的要义。如此闻得佛法之后,他们也就生出了大慈悲心。

“第九类是下品下生者。此类众生从生到死无恶不作,自应坠入地狱,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但如在命将终时得遇智者为他们演说佛法,并教导他们如何观想阿弥陀佛;如果他们已经来不及观想阿弥陀佛,他们的好友也许就会让他们口称阿弥陀佛;如果他们从这时开始心怀诚意口称不绝,哪怕只是把阿弥陀佛的名号连续称上十遍,便会被免去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也因此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在命终之时会见到一朵金莲花犹如日轮般开放在他们面前,然后在一念之间将他们送往西方极乐世界。但他们要在那莲花中禁闭满十二大劫才能复生,当那莲花再度开放时,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会以大悲之音为其说明佛法大义,并以灭罪法为其免去所有罪过。他们听了佛法大义并得知自己已经被免去了所有罪过之后心中自然充满了欢喜,也就因此而生出了大慈悲意。

“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辈想,名列第十六观。以此种方式观佛为正观,除此之外都是邪观。”

释迦牟尼佛说这些话时,王后韦提希的五百个侍女也在认真听取的同时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无比广阔的景象以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真身妙相。她们的心中充满了欢喜,口中感叹着这未曾有过的奇迹,心中更是豁然开朗且恍然大悟,一时间也就获得了佛法的真谛,自然也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即刻生发出大慈悲心,向释迦牟尼佛表达了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释迦牟尼佛将她们一一记在心里,许诺她们不但可以随从王后韦提希一起往生,还可在往生之后直接于阿弥陀佛前授戒而成为菩萨。

尊者阿难从座位上站起来问释迦牟尼佛道:“我佛世尊,佛今所言,当成一经,此经当何以名之?此中要法,又当如何修持?”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此经名观或十六观,所观者或可统称为佛;或可随闻者所愿名之为净除业障生诸佛前;但你要记录全面,不能有些微遗漏。如有众生欲修持此法而得其正果,须以得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真身妙相为最高境界。那些善男信女,只要听到阿弥陀佛和二菩萨的名号,都可以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更何况通过观想而得见其真身妙相者呢!如果世间真有这样的人,那他就是人中的白莲花,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就都是他的好朋友,来世必降生于帝王之家,一旦觉悟即成为大菩萨。”

释迦牟尼佛告诉在场的所有人说:“你们都要记住我说的这些话。记住了这些话才算真正记住了阿弥陀佛的名号。”

在场的人听到释迦牟尼的这句话,无不感到格外欢喜。

释迦牟尼佛举步虚空,回到耆阇崛山中去了。伫立在半空中的阿弥陀佛以及那些天人,也都纷纷向着释迦牟尼佛的背影顶礼膜拜,然后才满心欢喜地朝着所从来之处隐去了他们的身影。

尊者阿难则大声向在场的所有人说:

“如是我闻……。”

他的声音震彻了整个寰宇。

 



 

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阿弥陀经

(卷上)

 

我闻如是。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他在一起的是一万二千名高僧和许多菩萨。

这些高僧都已修成正果,神通广大,是为尊者。他们是尊者了本际、任贤、离垢、名闻、善实、具足、牛王、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摩柯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劫宾那、大住、大净志、摩诃周那、满愿子、离障、流灌、坚伏、面王、异乘、仁性、嘉乐、善来、罗云、阿难等。

这些菩萨也都已经步入大道,神异非凡,堪称大士。他们是以普贤、妙德、慈世菩萨为代表的十六位大士,又有以善思议、信慧、空无菩萨为代表的十六正士。

这些菩萨都能追随于普贤菩萨身后,精心研习佛门妙法,以求修得正果。他们或游历十方,上下求索,获取真传;或独居一隅,苦思冥想,以待恍然;或因有所成,舍弃天宫,要重归人间,弘扬佛法,以普度众生。当此后者降身下土,举目自称,当此之世,为我独尊,势必震惊下土,令万民皈依。

这些菩萨或孕母胎,降生王室,朝野上下,如获至宝;且示其所能,数学物理,文章射御,无所不通,自是神童才子;博综道术,贯练群籍,去粗取精,集其大成,当然专家教授。或常比试武艺于君前,时沉迷色味于后宫,却因偶见生老病死而忽然有悟;终抛却所有即得,入山学道;所乘宝马,所戴宝冠,所饰珠宝,遣之令还;脱去华服,而着法衣,剃除须发,端坐树下;苦修六载,严守诸戒,衣衫褴褛,犹如鬼怪。或芙蓉出水,一似天人,百鸟朝凤,俨然道场;且得法微妙,是成正觉,跏趺而坐,放大光明;便妖魔知之,即来搅扰,施以智慧,莫不降服。或梵王闻之,祈请为之说法,即起身游走,自有威仪;开口出音,如同虎啸,引吭高歌,恰似龙吟;且击法鼓,吹法螺,执法剑,立法柱,震法雷,耀法电,降法雨,施法术,以各种方式,启悟众生,让光明照彻乾坤,使天地为之翻覆。

这些菩萨或统领人寰,总摄魔界,鬼怪归伏,冥门幽闭;祛除邪说,泯灭偏见,释去劳苦,填平欲壑;洗涤污垢,显明清白,弘扬正念,不偏不倚;执钵化缘,以养色身,功德圆满,自有福田。或于欲宣法时,先现喜笑,口裂颜开,自成妙药;故能救疗三苦,功德无量,开悟受记,往生佛国。或已然无量,还思精进,舍此肉身,示范涅槃;且弥缺补漏,功德圆满,复生佛国,自成楷模。或所修行,清净至极,如魔似幻,成其异像;为男为女,瞬息万变,既已大成,从心所欲。或博学诸法,融会贯通,所遇之人,无不感化,十方净土,具悉呈现。

这些菩萨之所为,无任何傲慢恣肆之处,故对于众生无任何伤害。这些菩萨,把一切该做的都做到了,天下之众生还能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况且这些菩萨还要普至六域,广御十方,即便阿弥陀佛也会前来呵护,凡佛之住所都可以为其住所,凡佛所立身之处都可以为其立身之处,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宣布其为大师,天下之众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这些菩萨或更可以变化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法,通晓幻化之术,只为戳穿魔网,解放众生。或更能超越一切,入空无境界,修方便道,开方便门,于此化终,步入涅槃。或即出三界,往生净土,既无所作,亦无所有;如此成就,功德无量,得大圆满,岂止三昧?或更可以心地清净,得大智慧,明大佛法,演说经典;得此大道,是大方便,一念之间,遍观净土,岂止十方?

这些菩萨入此圣地,可谓闲矣,然须普度众生,又何闲之有?幸于示现之际,得大辩才,随意发挥,皆能开化一切;即所谓超越诸法,是为大法,度世之道,是为大道,自在无碍,随类应化,世间万物,无不成就。或更可以与世间众生,做不请之友,为世间众生,担负一切苦难。已然得此大法,自然精心护持,使之长此以往,不断不绝;即所谓兴大悲之心,哀愍众生,说以善法,授以慧眼,杜恶患,开佛门,无缘无故降福于众生。或更可以如孝子之爱父母,视众生如自己,令凡存善意于心者,皆得往生彼岸;已然获得无量功德,自然是智慧圣明,不可思议了。

如此这般的高僧、尊者和菩萨大士,一时间都来到这里,与释迦牟尼佛聚会在一起。

此时,释迦牟尼佛表情喜悦,姿态静穆,光芒万丈。尊者阿难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偏袒右肩,屈膝合掌,然后说道:“今日世尊表情喜悦,姿态静穆,光芒万丈,如高台明镜,表里通透,威严显赫,可谓绝妙至极,令我等见所未见,是为大幸,非大圣不能如此。我想,今日世尊一定证明了某种奇特大法,一定可以以大慈悲心,为众生指明一条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更宽阔之道路,不然,怎么会现出如此庄严之妙相来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你在说什么呀,阿难?是谁叫你这样来问我的呢?”

尊者阿难回答释迦牟尼佛道:“没有谁叫我来问您,是我自己因为见到了这样的景象之后才想到要来问您的。”

释迦牟尼佛说:“很好,阿难!你问得好。这个问题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只有真正有大智慧而且又有大慈悲心的人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来。佛以大慈悲之心关怀天下众生,所以才出家修行,弘扬佛法,最终是要拯救天下众生脱离轮回之苦,这对于天下众生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福分。那灵瑞之花,每三千年才能开上一次,但这样的好事要无量亿劫才会出现一次呢。

“阿难,你今天问出的问题太有意义了,可以给所有的人都带来好处。你可知道,修法成佛需要极高的智慧,所以往往需要先师导引,一旦入道,便可以畅通无阻了。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便修成正果,不仅可以万寿无疆,而且还可以无病无灾,那该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吧。但要想能真的如此,就必须认定阿弥陀佛为自己的先师,因为只有他才可以引领你走上正途。阿难,现在我就为你演说如此大法,你可要认真来听,不可有任何遗漏。”

阿难回答说:“好,能亲耳聆听世尊演说如此大法,真是太幸福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在不可思议之无量数劫以前,锭光佛出世,其后又相继出世的佛有光远、月光、旃檀香、善山王、须弥天冠、须弥等曜、月色、正念、离垢、无著、龙天、夜光、安明顶、不动地、琉璃妙华、琉璃金色、金藏、炎光、炎根、地种、月像、日音、解脱华、庄严光明、海觉神通、水光、大香、离尘垢、舍厌意、宝炎、妙顶、勇利、功德持慧、蔽日月光、日月琉璃光、无上琉璃光、最上首、菩提华、月明、日光、华色王、水月光、除痴冥、度盖行、净信、善宿、威神、法慧、鸾音、狮子音、龙音、处世等。这些佛都圆寂以后,才又依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等。世自在王佛在世时有一个国王可谓聪明绝顶,才智超群。他在听了世自在王佛演说佛法之后心生愉悦,最终抛弃了王位,出家做了僧人,是为法藏比丘。其后,法藏比丘来到世自在王佛的居所拜访,先是五体投地,绕行三匝,行尽了大礼,然后才又长跪合掌,颂赞道:

               ‘光芒万丈,庄严无极;

                如此这般,谁可匹敌。

                星光灿烂,日月同聚;

                普照下土,千里万里。

  超世绝伦,如此颜容;

  天清地净,尽在其中。

  大智大慧,得大神通;

  开觉启悟,击鼓鸣钟。

  大法无边,犹如四海;

  寻远探奥,去罢还来。

  忧愁烦恼,当然不在;

  超越生死,远离伤害。

  大道无门,法像微妙;

  已然龙吟,还须虎啸。

  百川归海,百鸟归巢;

  往生极乐,得此大道。

  我已归佛,追随大王;

  舍国弃位,来做和尚。

  摆脱轮回,消除业障;

  持戒修行,三昧至上。

  我愿成佛,齐比诸圣;

  建彼佛国,接纳众生。

  十方净土,万方形胜;

  极乐世界,其乐无穷。

  今我得国,非同以往;

  兼得众妙,自是无双。

  四面开门,八面设窗,

  心存善意,即得生往。

  或为德薄,不得所请;

  欲做尊者,先做小僧。

  佛前洒扫,佛后应承;

  以此为务,直至命终。

  但愿大王,知我诚心;

  高台贵手,以为指引。

  我心真诚,勇猛精进;

  已然如此,永无悔恨。’ 

“法藏比丘诵说完了颂辞之后又对世自在王佛说:‘我佛,我成佛之心意已决,希望您为我进一步演说佛法,为了能够得到一片佛国净土创建极乐世界以普度众生,我自当认真修行,以求早成正果。’

“当时,世自在王佛对法藏比丘说:‘你说要依靠认真修行来获得一片佛国净土以创建极乐世界普度众生,可知道那佛国净土是怎样的吗?’

“法藏说:‘这个问题太高深了,不是我这样境界的人能回答得了的。但愿我佛世尊能为我描述一番,我自当努力修行,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时世自在王佛知道法藏不仅聪明超群而且志向远大,便对他说道:‘我教之说,如同大海,如要以斗量之,必须历经数劫方能见底而得其真谛,但只要用心至诚,勇猛精进,如同移山,贵在不止,终能成功,多大的愿望都能实现。要想得到一片佛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在怎样一片佛土上建立起一个怎样的佛国却是要有所讲究的。你说是要创建一个极乐世界,那极乐的意义到底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你去思考得更为仔细一些。’

“此后,法藏便开始将世自在王佛提出的这个问题当做了自己修行的内容,其心之寂静与专注之程度,在此世间无人能比,前后用了五个劫数的时间,他竟然从一个普通的僧人修成了菩萨。也终于有一天,法藏又来到了世自在王佛的面前。他先是五体投地、绕行三匝地行礼,然后再跪在地上、合起手掌来对世自在王佛说:‘我佛,我现在已经把那个问题想得非常仔细,我想我已经可以回答好你提出的那个问题了。’

“世自在王佛立刻说道:‘好啊,那就说出来听听吧,这对于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于是,法藏便将他早已想好的话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我愿那世界上没有地狱;我愿那世界如同天堂;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再坠入恶道;我愿那世界上所有人都呈金色;我愿那世界上没有真假;我愿那世界上没有善恶;我愿那世界上没有美丑;我愿那世界上没有男女;我愿那世界上没有高低;我愿那世界上没有贵贱;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知过去;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知未来;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知自身之渺小;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知佛之伟大;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见不到十方净土;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听不到佛之大法;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得不到佛法之真谛;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得不到所应有的境界;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想成佛而不知道如何成;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想成佛而不知为何成;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修佛而不能专注;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修佛而不能圆满;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想普度众生而不知道如何普度;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想成佛而不能成佛;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忘记自我;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理解他人;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得到金刚不坏之身而长寿;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可以死而复生;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在死而复生之后继续修佛;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自由;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智慧;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神通;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勇敢;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创造出奇迹;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众人的尊敬;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众人的信赖;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众人的爱戴;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因为修佛而得到众人的呵护;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还会感到孤单寂寞;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还会心怀忧愁烦恼;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超脱世俗;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能解脱束缚;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还会心怀鬼胎;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还会朝三暮四;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还会瞻前顾后;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还会半途而废或功成一簣;我愿那世界上没有人不感到幸福快乐。愿那世界上半个不能成佛的人也没有。所有这些都不仅仅是我心中的愿望,也可以算作我对你立下的誓言和对天下众生许下的诺言,如果我不能创建这样一个极乐世界并把天下有意前往的众生都接引到那里去,我就誓不成佛。’

“世自在王佛听了法藏所说的这些话之后非常高兴,因为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佛有过这样伟大的抱负。于是他立刻将所有佛土都展现在了法藏面前来供他选择,但法藏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个非常偏僻的所在,那地方自然是在西方,但与我们所居住的这世间竟然还相隔着十万个佛国。当世自在王佛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时,他只是微笑着说自己是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尊者阿难问释迦牟尼佛道:“那片佛土,法藏可以拥有多长时间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依佛的寿命,能有四十二劫,但大佛之寿命却可以长久到无量,也因此,后来的阿弥陀佛又被称之为无量寿佛。再说那法藏在说完了这四十八愿之后,又唱诵了下面这篇颂辞道:

        ‘求得那净土,好建极乐国;

          不成此宏愿,必定不成佛。

          我非大神仙,亦非大施主;

          只想救众生,脱离世间苦。

          我思成此佛,声名得远播;

          智叟复愚公;未有不知者。

          即时起归心,修持此净业;

          口称还心念,三依还八戒。

          如日在中天,普照全天下;

          谁不歌佛德,谁不颂佛法。

          开启大智慧,超越生死门;

          闭塞诸恶道,当然自在身。

          所修得圆满,所持在不朽;

          才作蛟龙吟,又为狮虎吼。

          我心一善念,尔心一菩提;

          起身动天地,行来撼八极。

          已然无所碍,无往而不通;

          如此妙姻缘,万劫难一成

          勇猛复精进;还要得神助;

          我意在西方,落日如悬鼓。’”

释迦牟尼佛对尊者阿难说:“阿难,现在你该知道了,那法藏就是现在的无量寿佛。想当年,他唱诵完了那篇颂辞之后,不仅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了,天上还落下花雨来散布在大地之上,到处都是音乐之声,到处都是赞叹之语,仿佛是在庆贺着他的成功。于是那法藏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真地灭寂于涅槃,往生到佛国,创建那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阿难,那法藏比丘到了那片偏僻的佛土之后,先是向那些天人们公布了自己要在此创建极乐世界以普度世间众生的想法,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所修建的这个佛国,即所谓西方极乐世界,面积非常广大,不仅在规模上超越了一切其他的佛国,而且与那些佛国完全不同,具有着自己独特的面貌。那些建筑全都是永久性的,永远也不会破败。又经历了也不知多长久的时间,他一边修建这佛国,一边继续修养和累积自己的功德,努力使自己做到无贪欲、无愠怒、无痴想,不沉溺于声色美味,甚至忍饥挨饿,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因为他深得佛法真谛,所以能思路畅通,也用不着虚伪为人和委屈行事,更用不着和颜悦色,低三下四。他继续发扬勇猛精进的精神,做起事来不知疲倦,而且一切事情都做得清清白白,只求能给众生带来幸福和快乐。他一边建设着这佛国一边就开始把世间的众生接引到这佛国里来了。他教导那些最先来到这里的众生尊敬佛门三宝,即佛、佛法、僧人,以佛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成就功德,并使其思想和情感都能达到‘苦苦空空无我无常’之更高级的空无境界。他还教导他们不说污言秽语,以免伤人害己或彼此伤害;习说雅言善语,以求惠人利己和互惠互利。他先前抛弃国家,捐出王位,舍去财产,远离声色,自行修持大乘佛法,现在便教导众生来按照他的样子修行。经过了也不知多久的功德积累,他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将佛法中无数的宝藏轻而易举地发掘出来,并以此教化、引导无数众生走上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这些人或为出于名门望族的长者居士,或为刹帝利一代又一代的国君,或为五界天主,或为印度梵王。为了累积功德,他们对所有的佛都非常恭敬,那种恭敬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用语言很难表达出来。比如他们要让自己口中呼出的气息清香如同优钵罗花,要让身体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旃檀木一样的香气,那香气可以弥满整个世界。又比如他们不仅要把面容修饰得尽善尽美,而且衣服、饮食都很是讲究,尤其是那车盖和旗帜,以及那些礼佛的用具,如此等等,都超越了所有的天人。一切都在法度之中,又仿佛是自然而然。”

尊者阿难又问释迦牟尼佛道:“那法藏,也就是现在的无量寿佛,他成佛是不是已经很久了呢?他所建成的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释迦牟尼佛又对尊者阿难说:“从他成佛到现在,已有十个劫数的时间。他的国土,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多种宝物合成,其面积之广大没有极限,且美妙神奇,气象万千,肃穆庄严,光辉灿烂。而且,在这片国土之上,既没有须弥山和金刚围来碍眼,也没有江河湖海来阻行,但如果谁想见到这样的景色,却又可以凭借佛力的强健而即想即见。这国土上没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不冷不热,温和之至,自然也没有地狱、饿鬼和畜生。”

尊者阿难又问释迦牟尼佛道:“世尊,如果这片国土上没有须弥山,那依须弥山而居的四大法王及住在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尊又要到哪里去住呢?”

释迦牟尼佛对尊者阿难说:“那我问你,第三炎天及色究竟天,他们既没有依须弥山而居,有没有住在须弥山顶,他们又是居住在哪里的呢?”

尊者阿难对释迦牟尼佛说:“这些事情真是不可思议啊!”

释迦牟尼佛对尊者阿难说:“诸佛世界里的事情又有哪一件不是不可思议的呢?就像世间众生居住在哪里和做什么事情一样,都是因为修成了那样的功德和具备了那样的能力才所以能那样的。”

尊者阿难对释迦牟尼佛说:“我对此没有任何怀疑,只是想从您这里得到一种说法,将来好去向在此问题上存有疑惑的众生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那法藏所成之佛因为其寿无量而被称为无量寿佛。除此之外此佛还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处。首先其妙相神威,光芒万丈,是诸佛中的第一尊者。诸佛的所有光芒加起来也无法与之相比。他的光芒有时可以照亮上百个佛国,有时可以照亮上千个佛国,有时可以照亮所有东方的佛土,有时甚至可以照亮整个宇宙。而那些其他的佛就不同了,他们有的只能照亮七尺之内,有的只能照亮一由旬或二三四五由旬,由此再加上几倍或几十倍,也不过能照亮一座佛刹而已。所以这无量寿佛又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炎王光佛、清静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只要有众生被此光照到,身上的贪、嗔、痴三垢就会被尽数洗掉,其身体也即刻会变得柔软起来,心情也即刻会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善良慈悲之心也就会油然而生了。如此时他正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当他见到此光芒之后,就会即刻让身心得到休息,不再感到苦恼,即便是在命终之后,也会因此而得到大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耀,普照寰宇,诸国之佛,没有不知道的。不仅我这样称赞他的光明,所有的佛和菩萨都是这样来称赞他的。如果有哪个众生,听说了无量寿佛的伟大之后,便开始怀着至诚之心日夜称说他的名号,就一定能心想事成,并在生前或死后往生他的佛国。若是哪些菩萨,能带领他的追随者们一起来赞颂此无量寿佛的功德,那当他们有朝一日得道成佛时,就也会得到所有菩萨的赞誉,而他们所放出的光芒也会和如今的无量寿佛一样普照寰宇。

“阿难你可知道,说起无量寿佛的庄严与神奇,那是用一个劫数的日日夜夜都说不尽的,而无量寿佛的寿命之长久,更是无法计量,即便让这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变成人且成了佛而聚集在一起,先专心致志地思考,再竭尽心力以百千万劫为基数来共同推演计算,也还是弄不清那极限之处在哪里。听说有许多天上的菩萨,他们的寿命的长度也和这无量寿佛一样,是无法用数目来计算,也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述的。又听说那些菩萨的数量也非常之大,也是既无法计算也无法表述的。而且这些菩萨都智力超群、神通广大,能将整个世界都把握在自己的手掌里。此无量寿佛在世间初次举行法会时知道他声名的菩萨就多得不可胜计,到了现在自然也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天上的菩萨也是如此。比如大目犍连,他在世的时候知道他声名的菩萨就已经无法计算了,后来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他才灭寂涅槃,知道他声名的菩萨也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的话,那就如同大海,本来就是深广无量的,假使有人从中掬取一滴,再把这一滴分成一百份而成一分滴,然后再从这一分滴中沾取出一点点来又怎么样呢?如果将这一点点和那大海比较一下,那大海要比这一点点多出多少来呢?”

尊者阿难对释迦牟尼佛说:“那一点点和整个大海之间的差距,的确是既非多高明的算术可以计算,也非多高明的言辞可以表述的。那大目犍连,在很久很久以前,通过初次举行法会时知道他声名的菩萨,就如同那一点点,当时还不知道现在却知道了的,正如同那大海。”

释迦牟尼佛接着又对尊者阿难说:“再说那片佛土上的宝树,它们几乎是生满了整个世界。它们是由金、银、琉璃、玻璃、水晶、珊瑚、玛瑙、砗磲等宝物生成,有的由两种或三种宝物生成,有的由多种宝物聚集生成,其自呈五颜六色,亦无须一一例举。他们又行列相成,枝叶相向,花果相当,自呈千姿百态,亦无须一一形容。或时有清风吹过,还能发出各种声响,自相调和,如同音乐,不绝于耳,令人心旷神怡。又有无量寿佛道场之树,由千万种宝物自然合成,其根围四十万里,其干高四百万里,其枝繁叶茂,密布二十万里,其冠顶以众宝之王月光摩尼为标,枝条间垂以各种宝物编制而成的流苏,呈百千万种颜色,又变易出各种颜色的光芒,如同焰火,普照寰宇。又有以各种宝物编制而成的网罗覆罩其上,让那庄严之气象得到了更好的展现。或有微风徐来,自有更为美妙的声响如同音乐发出于枝叶间,可以传遍十方。凡听到这声响者不仅会耳根清净免遭疾患,而且还会由此悟出更多真谛,成就更多功德。如能目睹其色,鼻嗅其香,口尝其味,身沐其光,心得其法,自然不仅会六根清明透彻,消除所有忧愁和烦恼,还会由此悟出更多真谛,成就更多功德,乃至圆满。如若那佛土之上的天人见到此树之后即得三法忍,即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这一切都是由此无量寿佛之法力强大所致。”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世间的帝王之家,自有成百上千种音乐,从转轮圣王到第六天界,不知又要胜出其千亿万倍,但其所蕴含的力量却连那七宝树上飞出的一个音符也比不上。而且那从宝树的枝叶间传布出来的音乐没有一首不蕴含着及高深的佛法,听上去既清新透亮又微妙闲雅,在所有的音乐中堪称第一。无量寿佛演讲佛法的地方也修建的很好,都是一些宫殿式建筑,有楼堂馆所无数,且都是用宝物造建;又以珍珠、明月、摩尼等宝物交错成网来覆盖其上,豪华而又庄重。内外左右都设有浴池,大小深浅不一;另有八个水池,名八功德水,池水湛然盈满,清香洁净,味同甘露。水池分别由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宝物砌就,又依次以白银沙、黄金沙、琉璃沙、水晶沙、琥珀沙、珊瑚沙、玛瑙沙、砗磲沙铺底。水面上有天优钵罗花、钵昙摩华、拘牟头花、芬陀利华,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池边上植有旃檀树,枝叶葱茏,花果丰硕,香气洋溢。那些菩萨们步入那宝池,想让水没足水即刻没足,想让水没膝水即刻没膝,想让水及腰水即刻及腰,想让水及颈水即刻及颈,想让水灌顶水即刻灌顶,而想让水复原水也即刻复原。池水的温度也可调节,冷暖随意。浴于池中,不仅可以除污去垢,还可以怡神悦体。池水清明净彻,如若空无,铺底宝沙,颗粒毕现。微澜妙波,回流转注,不疾不迟,安然徐逝。澜峰波底,隐若有声,或为说法,或为念经,或为大慈大悲之咒辞,或为般若波罗蜜之心语,或为甘露启蒙,或为醍醐灌顶,无非苦苦空空之妙音,到底无常无我之境界。如得所闻,自得大欢乐。也因此,此佛国名才配得上这极乐二字。”

释迦牟尼佛对尊者阿难说:“但凡往生此佛土之众生即入清净之界,其衣食住行自获天人之待遇。若欲进食,七宝餐具,自然在前,随意取之,然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见色闻香,自然饱足,意食而已。这种饮食方式的好处是使得人们身体中不生秽物,也因此而没有异味。这里的生活人们感受到的快乐,或许仅次于天国。”

释迦牟尼佛对尊者阿难说:“那佛国中著名的菩萨原本都是世间众生,但现在就因为已经到了天上,也就都被称之为天人。他们也的确都是智力超绝且神通广大,因为同属一类而容色无异,个个容貌端正,绝非下界所有。即便是那些还处于天人与世人之间的众生,也都获得了虚无之身与无极之体,自能神采奕奕,光彩夺目。”

尊者阿难问释迦牟尼佛说:“把世间众生的容貌和那些菩萨的容貌比较一下如何呢?”

释迦牟尼佛问尊者阿难说:“譬如,世间那些乞丐与某个帝王站在了一起,他们的容貌和形状会是怎样的不同呢?”

尊者阿难回答道:“这些乞丐站在那帝王的边上,一定会更显出无法形容的鄙陋,相差着百千万亿倍。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鄙陋一定是因为其前世积财不施,贪得无厌所致。他们如此命终,无德可恃,先下地狱,受尽煎熬,转生下贱,沦为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饥寒交困,生不如死,自仪容鄙陋,令人不齿。而为帝王者,人中至尊,皆由前世修善积德所致。他们因为慈惠博施,仁爱兼济,无所争执,所以能寿终正寑,得生天堂,享尽富乐,转生皇族,自然尊贵,且容貌端庄昳丽,被人敬重;至于华服盛馔,随意享用,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自非常人可比。”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你说得对!但即便这些帝王是人中至尊,而其容貌也的确算得上是端庄昳丽,但和转轮圣王比起来,却又只能称之为鄙陋了,就如同是那些乞丐当初站在他们的身边一样。那个转轮法王之神威妙相,算得上天下第一,但和忉利天尊比起来,却也是一样,因为二者之间又相差了上万亿倍。又假如拿忉利天尊与第六天王相比,就又相差了百千亿倍,而假如再拿第六天王与西方极乐世界中的那些菩萨相比,就又要相差不知多少万亿倍了。”

释迦牟尼佛对尊者阿难说:“在此佛国中,那些真正的天人的生活极为讲究。从衣着饮食到香囊配饰,再从车盖旗帜到那些形状各异、高低不一、用无数宝物建造起来的殿堂楼阁,还有那些美妙的音乐和舞蹈,都可以随心所欲,随意拥有并享用。有时,他们还要将毛毯铺在地上,让许多天人走在上面。又有时则是将用无数珍宝编成的网罗罩在地上,只是为了烘托出某种气氛,那网罗的边上坠以铃铛,微风吹过,响声叮咚,最是悦耳。香气浮动,闻到之后,神清气爽,周身轻松,自飘飘然。风吹落花,遍布各处,随序次第,绝不散乱,层层相压,如絮被褥,足踏其上,所陷寸余,足起之后,还复如初。池中又有各色莲花,或袅娜而开,或含苞欲放,光色赫然,如同星月。更有紫金莲花,花朵极大,叶数极多,每一朵花中都现出无数光辉,每一束光辉中都化出无数个佛身。所有的佛身都呈紫金色,为天下众生演说着无量佛法,引导其走上通向未来之光明正道。

无量寿,所称者为其意;阿弥陀,所称者为其音:如欲称之,各随其便。

 

 

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无量寿经

(卷下)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所有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或被安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居住,因为那里的每一处地方都是一样的清净。他们会和所有的菩萨居住在一起,一起来共同赞美阿弥陀佛的伟大功德,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和快乐啊!”

尊者阿难问释迦牟尼佛道:“世间众生,要怎样才能往生此西方极乐世界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世间的众生,五逆之罪人和诽谤佛法者除外,只要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心生欢喜之情和往生之念并发誓永无怨悔的,都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上辈。这一类众生可以舍家弃业而作僧人,发大慈悲心而一心持斋念佛,以求功德圆满以普度众生。这些众生,阿弥陀佛会会同众菩萨即时现身其面前,接引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类众生会于七宝莲花之中自然化生,即可于西方极乐世界中定居,也可在游遍十方、事遍诸佛之后再转生回到这个世界上来以普度众生。第二类为中辈。此类众生虽不能舍家弃业而为僧人,但只要能发大慈大悲之心,持斋念佛,多多行善,塑立佛像,施舍僧人,其命将终时,自会有阿弥陀佛之化身会同众菩萨现身其面前,引导其往生并从此定居于西方极乐世界。第三类为下辈者。此类众生虽不能生前持斋念佛以修功德,但只要在命将终时突发大慈大悲之心,有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将阿弥陀佛之名号念满十遍,或只要心意至诚,哪怕只念上一遍,也可在伸臂蹬腿之一瞬间,见到阿弥陀佛的身影来到他的面前,导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此阿弥陀佛法力无边。没有哪一个佛不为之赞叹。所以那些东方诸佛国的菩萨们无不带着它们的信众争先恐后赶到那西方极乐世界里来,为的是听其讲授佛法,宣道化众。还有南方、北方、西方、上方、下方的菩萨们,也是如此。而暂住在世间的我们就没有那样的方便了。但今天不同,既然这么多的菩萨和尊者都到了,我要想办法至少让大家与阿弥陀佛见上一面,为此我要先来颂赞一下阿弥陀佛,我想他一定能听到我的声音。”

说罢,释迦牟尼佛便颂赞道:

            “东方之菩萨,数如恒河沙;

悉到西方国,来闻无量法。

还有诸多方,八方与上下;

来观无量佛,神奇复伟大。

泠然奏天乐,畅然起雅音;

谁不发浩歌,赞美此天尊。

千差诚有路,大道本无门;

过了此前店,哪得彼后村。

五体已投地,五脏自随之;

有幸见天尊,还须拜天师。

忽然生妙想,恍然得奇思;

何不令诸方,一时都如此。

但见无量佛,面如优钵罗;

口吐大光明,照遍十方国。

更有那圆光,如同日喷薄;

刹时诸佛土,无处不极乐。

绕此佛之身,岂止三千匝;

发问者谁也,正是那菩萨。

且问无量光,竟是为谁发;

何知我心愿,更比八方大。

天尊闻此问,笑如柳逢春,

问必有所答,答必有所问。

妙哉此菩萨,无愧观世音。

且来细聆听,为尔解疑云。

尔心我自通,尔意我自明;

最怕尔不想,何愁我无能。

所来诸菩萨,都与尔愿同;

待其说出口,不若先有成。

              其实诸佛道,也为菩萨道;

无常亦无我,其余自了了。

具足此功德,自得诸法宝;

通向未来途,自是康庄道。

诸佛若开口,势必说纷纭;

真者假不了,假者怎成真?

不必细思量,不必费精神;

或可为侍者,助我度世人。

但闻我声名,即可得往生;

即便中下辈,一样居有定。

至彼极乐国,即刻得神通;

即便小光明,也是大明星。

已然成此愿,当然不退转;

还须更精进,瞻高复瞩远。

其高自无极,其远还无限;

非为众生故,何必赴涅槃。

孕之于母腹,生之于腋下;

修行于山中,脱身于水涯。

灭度入涅槃,岂是弄杂耍;

弥漏复补缺,以身来试法。

若人无善意,不得闻此经;

犹如亲饿鬼,好似友畜生。

既入此恶道,自然罪深重;

只好下地狱,水煮还油烹。

既已见天尊,当然无所疑;

十方诸菩萨,尤其大欢喜。

或有二般人,狡猾如狐狸;

自以为聪明,满嘴说歪理。

不仅不敬之,还要诽谤之,

              自称已得道,四处充大师。

              如遇此等人,切莫与争执;

              极乐世界里,门外以拒之。

经言如大海,深广无涯底;

夜郎夸大国,如同缘槐蚁。

二乘与三乘,更是无依据;

惚惚复恍恍,云里还雾里。

此乃大事业,切忌当玩笑;

胡思与乱想,早晚入魔道。

              欲知地多厚,先知天多高;

              无量是多少,只有天知晓。”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那些佛国里的菩萨们,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持自己的功德来弥补自己的欠缺,其原本的出发点是为了普众生,但最终也使自己的功德得以圆满。阿难,那些佛国里的信众,身上闪耀出的光芒也许很微弱,微弱到只能照射一旬之远,但那些菩萨身上闪耀出的光芒就强烈到可以照射上百由旬之远了。其中有两个大菩萨,他们的地位最为显赫尊贵,其放射出的光明可以照亮三千个大千世界。”

尊者阿难问释迦牟尼佛道:“这两个大菩萨,他们的名号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说:“他们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观世音,另一个的名号为大势至。这两个大菩萨先是在世间修行,因为功德圆满而在命终往生于佛国。阿难可知,那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众生,现在也都已经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且智力超常,不仅可以深研佛法,得其真谛,也还可以神通广大,在走向未来的路上畅行无阻了。即便是那些感觉不是很灵敏的人也可以听声闻法,随心所欲,而那些感觉非常灵敏的人就更可以超越生死而成为大菩萨,再进一步也就可以成佛了。有了那样的神通,自然可以得知宿命,也自然可以投生浊世而去普度众生了。观世音和大势至就是这样的大菩萨,他们陪侍在阿弥陀佛的身边,帮助阿弥陀佛来成就其普度众生的伟大事业。

“那佛国中也还有许多大菩萨,他们与观世音、大势至二位大菩萨所达到的境界相差无几,凭借着佛力的帮助可以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走遍天界去朝拜供养众佛,香料、音乐、衣饰、车乘、旗帜等一切礼佛之物,可以随其心念自然化生,且珍奇美妙,非世间所能有。这些珍奇美妙之物又在天空中化成华盖,光色亮丽,香气氤氲。这华盖先是覆盖了方圆四百里佛土,然后便百倍千倍地扩展开去,直至覆盖了三千个大千世界才又渐渐消失。其后那些大菩萨们又演奏珍奇美妙的音乐来歌赞众佛之德或聆听众佛宣讲佛法,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氛围。如此之后,他们便又忽然起身,回到自己的佛土上去了。

“那些大菩萨和天人们经常聚集在七宝讲堂里聆听阿弥陀佛宣讲佛法,每当讲到微妙之处,那些大菩萨和天人无不欣喜万分。即时,自然之风吹动宝树枝叶发出奇音妙响,不绝于耳;又有无数奇花异朵随风飘落,铺天盖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赞美阿弥陀佛的伟大和那些大菩萨的优秀。那些花香,那些音声,既各得其所,又相互交融,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欢乐之中了,怎么述说也述说不尽。

“那些大菩萨也常常会对众生宣说佛法,他们会根据对象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变换说法,但与佛法之本义却没有任何违背和遗漏。他们对于那国土上的宝物既没有占有欲,也没有执著心,也因此没有牵挂而能自由来去。他们与他人没有彼此之分,也因此不会发生任何矛盾。对于那些芸芸众生他们怀抱着大慈大悲之心。他们因为筋骨柔润、精神淡定而心无仇怨。他们因为内心清纯洁净而能勇猛精进,从来不会因为稍有成就而满足,更不会因为遇到些许障碍而懈怠。他们品质高尚,性情沉稳,思想深刻,平等待人。他们爱佛乐法,因而能心无烦恼且远离邪恶,最终使自己的修行达到极高的境界。他们因为用心专一至极,所以能获得大智慧,并获得大觉悟。他们眼亮心明,能洞彻一切,自然能明辨是非。他们思路畅通,能言善辩,亦自然能将佛法演说得头头是道。他们不仅能通过对佛法的演说除灭众生之烦恼,而且还能用最简捷的办法为众生启智开悟。他们从不听信什么歪理邪说,唯以大乘佛法为正宗,因此可以承担起普度众生的使命。他们既没有疑虑也没有恐惧,因此可以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智慧如海阔,三昧比山高;佛光明朗,超出日月;那些大菩萨如此修持,势必功德圆满。他们犹如雪山,可以净化你诡异的灵魂;犹如大地,可以包容你腐朽的躯体;犹如流水,可以洗去你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犹如烈火,可以将你心中的烦恼烧成灰烬。他们犹如天空,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看做是浮云;犹如莲花,可以出污泥而不染;犹如一辆大车,可以满载这世间众生去超越生死;犹如霹雳,可以为众生启智开悟如振聋发聩。他们犹如雨露,可以滋润众生如禾苗;犹如金刚山,可以震摄邪说如妖魔;犹如婆娑世界之主梵天王,可以稳居至高之上位;如树冠广大的尼拘类树,可以庇护世间的一切众生。他们犹如优昙钵花,因为三千年开放一次而难得一见;犹如金翅鸟,因为神通广大而让恶道之人如众游禽般无处藏身;犹如牛王,因为无所畏惧可以战无不胜;犹如象王,因为善解人意而能为人所用。他们之所以能虚怀若谷,是因为大慈大悲;之所以平等待人,是因为大爱无疆。他们一心求法,如饥似渴。他们四处宣说,不知疲倦。他们建庙修庵,击鼓鸣钟,炫耀光明,驱除黑暗。他们和谐相处,携手修持,勇猛精进,永不退缩。他们是为世人指路的明灯,是供众生播种幸福的沃土。他们是众生的导师,心无偏爱。他们帮助众生戒除私欲,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他们除了普度众生之外别无他求。他们因为有了大智慧而获得了大觉悟,也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尊宠。他们因为灭除了脚下的一切障碍而获得了大神通,也因此可以心想事成。他们是力量的化身,他们是能量的集成。原因催生结果,缘分促使聚合,意志延展过程,愿望呼唤成功,也许是摧枯拉朽,也许是顺便寻常,但都是力量的推动。还有那大慈大悲与大智大慧,勇猛精进与忍辱负重,持戒修法与行乞化缘,启智开悟与普度众生,也许是轰轰烈烈,也许是冷冷清清;无不是能量巨大使然。当这一切的力量和能量都具备了之后,便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了。阿难,这些大菩萨所要成就的是无量功德,我这里只是简略地为你说了说,如果要详细地去说,那是用百千万劫的时间也说不尽的。

“此西方极乐世界也即阿弥陀佛国里的那些伟大的菩萨们的无量功德是怎么说也说不尽的,能往生那片净土并生活在他们身边能该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啊。世间众生自然应该努力行善,勤奋修道,使心无芥蒂,目无遮掩,以求得到最终的超越和腾飞。如果自觉地远离邪恶,那邪恶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成佛之路是畅通而易行的,但能走到终点的却没有几个。佛不会勉强人们做什么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旦往生,就可以得到长久的安乐,众生们又何乐而不为呢?然而世间众生却要么过于狭隘,要么过于庸俗,每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相互争执,在这充满了邪恶与苦难的世界上疲于奔命以求满足一己之私。他们无论尊卑贵贱、贫穷富裕、男女老幼,都在为钱财而忧愁。他们无论是已经应有尽有还是仍然一无所有,都会终日忧心忡忡,满腹哀怨。他们都仿佛是中了邪,被心中的魔鬼所驱使着去做一些损人利己或图财害命之事,几乎一时一刻既让别人得不到安宁,也让他们自己得不到安宁。他们有地的忧地,有房的忧房,牛马鸡鸭,奴婢随从,父母兄弟,妻妾儿女,吃喝拉撒,无所不忧,整天为这些忧愁包围着,又怎么能幸福和快乐呢?他们有的甚至每天都要提心吊胆,今天要防水火,明天要防盗贼,后天还要防备冤家和债主找上门来,这样的日子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呢?但他们就是要执著,从没有想过要放下。最后,他们终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倒下去了,人死了,什么东西也带不走?拥有得越多,忧愁也就越多,最终只好与痛苦相伴,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人自然也是一样。他们地无一垄的想着良田百亩,那些房屋一间的想着广厦千层。他们有了一,便想二,有了二,又要想三,直到满脑子的痴心妄想,又不能得,只好终日愁苦。他们有的甚至走上绝路而成为死鬼,有的则要铤而走险而成为恶徒,长此以往,谁又救得了他们呢?他们即便无病无灾而得以寿终正寝,也会因为不肯行善而晚景凄凉、身后寂寞,是上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又有谁去管他呢?

“所以,这世间之人,无论谁之与谁,都应该相互敬爱,而不要相互憎恨。大家要互通有无,即当损有余以不足,千万不要贪心太大,甚至欲壑难填,最后势必造成恶果,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与人为善,相互之间一定要和颜悦色,而不要相互争执,或者因为稍不如意便怒火中烧。要知道此世上的一丝恨意或一个憎念,转世之后也许就会成倍加剧,进而成为不共戴天之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事情与事情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虽然有时可以大事化小,但更多的时候是会小事化大的,尤其是那些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必成大患,更何况在此世就要睚眦必报呢。人生活在这世间其实很孤独的,可谓独生独死,独往独来,无论降生于何时何地,也无论遭遇到怎样的不幸,都只好独自面对,是善是恶,是福是祸,都只好独自担当,谁也替代不了谁。而一旦转生来世,就谁也更见不到了谁,路数不同,后会无期,再转生回来,即便是曾经的至亲好友,或许已经是风马牛不相及了。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实在是一件很难很难的是,但有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切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些世间之人何不放弃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琐事,趁着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修持善业,以求往生呢?可以长久地活着,又可以幸福和快乐着,这是多好的事啊!他们那么执着于那些琐事,是为了幸福和快乐还是为了忧愁和痛苦呢?这些世人总是不相信阿弥陀佛和这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他们不信修善可以得善,修道可以得道,甚至修佛可以成佛。他们不信人死可以往生,甚至可以因死而得福。他们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认为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子虚乌有的杜撰,甚至是别有用心者的胡说,是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他们从不用脑子去想,也不用眼睛来看,即便事实就在眼前,也拒不承认,而且还要结成同盟,可谓冥顽不化。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也绝非偶然,有些事情是因为陈陈相因才根深蒂固的。或许他们的父亲,甚至他们的祖父,就是既无善心也无德行之人,也因此愚昧无知,心思闭塞,对于死生与善恶之事,自己看不明白,也没有人去给他们解说,也就只好一切顺其自然,即便是凶是祸,也只好去独自去承受了,这又能来怪罪谁呢?或许生罪可免,注定死罪难逃。或者子送父,或者父送子,兄弟夫妇,更不知要谁送谁。又常常是前后掉换,上下颠倒,转念之间,皆为陈迹,这是任谁也阻挡不住的。即便有那么多的菩萨来循循善诱,但能翻然悔悟的能有几个呢?也因此绵延相续,无休无止。这种众生,不识正途,必走邪路,只求一时之快意,自遭永恒之苦难;因为自己道德缺失,却还要怨天尤人,一味地贪财好色,又如何能勇猛精进,一定会在苦难之泥淖里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即便转世轮回,想再托生为人也已经是千难万难之事,实在是太可悲了。或有恩爱夫妻,一死一生,更是不幸。恩恩爱爱,不过数载,一成永诀,忧苦终生。所谓男女,不过雌雄;所谓恩爱,只是情欲;如此浅显,何必高深,自欺欺人,大可不必。心思闭塞,多为愚昧所蒙蔽;眼目昏花,多为声色所迷惑。生前不能心明眼亮,当机立断,端正心态,修行善业,转瞬之间,年寿将终,自然不得其道,确是无可奈何。人们都是这样,总是被那些琐事纠缠着,总是被那些欲望驱使着,惑于外道者众,悟于正道者寡,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毫无意义。尤其是无论尊卑上下和贫富贵贱,几乎所有的人表面上都是在勤苦地工作,但实际上又都个个心怀歹意,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坑害他人,就如同谁曾经把他的孩子扔进了水井里一样。他们把也不知是哪里来的那口恶气憋闷在心里,自然没事也要找出一些事情来做,所做的所有事情因为都要伤天害理,所以自然也会结下很多仇家。一开始的时候因为还没有达到怎样的程度,周围的人都只好忍耐着,但这些人或许会以为是别人怕了他,因此便更加变本加厉地胡作非为起来,待到其渐渐地成了罪大恶极之后,也不必管他是怎样的年龄,也许就会被他的哪一个仇人所杀,这也算得上是罪有应得了。像这样的人死后,自然是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他们不是要被地狱之火烧成灰烬,便是会变成饿鬼或畜生,并世世代代辗转于六道轮回之中。他们要遭遇的痛苦是没有穷尽的,也真是够让人可怜的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尊者阿难和在场的所有人说:“今天我和你们说了这么多的事,不过是要通过你们之口去告诉那些世人,如果总是那样做事,最终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人应该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一下,为了能够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远离那些邪恶,选择一些对别人和自己都有益处的事情去做,而且是做得越多越好。那些声色犬马与荣华富贵都只是浮云一片,不能长久。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将其放下呢?何不趁着有佛在世,何不勇猛精进一回,修成足够的功德,以期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里去呢?凡是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去的人,只要努力修持佛法,一定都可以获得大智慧、大觉悟、大功德,又怎么可以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甘居人后呢?如果对于这些事还心存疑虑,或者对佛家的那些经文仍有什么不能理解之处,都可以来问我,我自当为你们一一解说明白,不会有任何保留的。”

这时,只见弥勒菩萨在释迦摩尼佛面前跪下来说道:“我佛世尊,听你说法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我觉得你刚才讲的这些话实在是太对了。毋庸置疑,你之所以要讲这些话是出于对众生的悲悯和慈爱。你之所以要讲这些话是要为众生指明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他们一定会因此而得悟,使自己从人生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你说的这些话,可谓用心良苦,让我因为明白了许多事而感到心情舒畅。想在前世之时,你为了得道成佛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所为的就是将所有人都从那苦海中拯救出来。你的功德是无量的,你的光明也因此可以普照寰宇。你的良苦用心一定会感动所有的人,让那些人最终弃暗投明,皈依佛门。你是至尊至圣,是整个人类之导师,最终一定可以将所有的人都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今天见到了你而且听到了你所说的这些话,我的心中充满了欢喜,心意也变得更为明朗了。”

释迦摩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说的不错。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能像你一样理解佛该多好啊!天下经历了那么长久的时间才有了佛的出现,如今我在这个世界上弘扬佛法首先是要去除众生心中对佛的误解,要他们知道佛来到这世间是要将他们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这对于他们是一件好到不能再好的事。佛要他们放弃情欲,远离邪恶,是为了最终能让他们在去超越三界时因没有牵挂而轻松自如。佛之所以要用心如此良苦是因为那些世人在污浊的泥淖中陷得已经太深,要让他们有所觉悟并要他们发愿往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你应该知道,你们这些菩萨都是从无数劫以前就开始修持佛法才成了菩萨最终又转生到这世间来普度众生的,从你们得道升天到以菩萨的身份又回转在这世上来,也一样经历了太多的辛苦。今天,你们能与我聚在一起并听我当面说了这样一些话,又因此知道了关于阿弥陀佛的许多事情,这实在是一件很难得的好事,我也很为你们高兴。你们如今自然已经知道那所谓人世不过是一个苦海,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你们也自然也已经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归佛之路。我希望你们能更加勇猛精进地修持佛法,做到言行一致,表里相应,在不断拯救自己的同时再不断地去拯救他人。虽然这还要再付出一些辛苦,但最后的再一次往生却是一瞬之间的事了。一旦得以再次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也就可以更进一步地远离烦恼,超越生死,万寿无疆,且永远快乐了。以被接引的方式往生那西方极乐世界,其功德或许仅次于涅槃。所以你们这些人一定要更加勇猛精进地去追求这一美好的理想,千万不要犹豫动摇或出现什么过失,否则即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还要再遭受五百年的孤独与寂寞之苦。”

那弥勒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承蒙你这样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一定会向你所说的那样更加勇猛精进地修持佛法,不会有任何犹豫和动摇。”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我想你们这些菩萨被转生回来是佛对你们的一次考验。生活在这样一个如此龌龊的世界上而仍然能够专心修佛、不做恶事,说明你们的品德是极为高尚的,或许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与你们相比了。我是以佛的身份专为拯救那些陷入在泥淖中的众生才回到这世间的。我之所以要转生回来是因为我对这里的众生感情至深。回到到这个世间来,看到众生每天都处在五恶、无痛、五烧之极度的痛苦之中,也就更抱定了大慈大悲之心要去救助他们,使他们从那苦难中解脱出来,即想办法让他们舍弃五恶,免去无痛,远离五烧。也就是要教导他们修持五善来积累功德,最终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第一恶为杀生,为满足口腹之欲杀牛宰羊是小恶,倚强凌弱以至于夺人性命是大恶。第二恶是欺瞒,子欺其父是小恶,臣瞒其君是大恶。第三恶是淫逸,三妻四妾是小恶,任意强暴是大恶。第四恶是嫉恨,嫉贤妒能是小恶,残害忠良是大恶。第五恶是饮酒,小饮微醉是小恶,大饮烂醉是大恶。小恶失德,大恶无道,其后遭殃受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老天明鉴,尤其是对那些大恶之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原谅的。也因此这世界上会有贫穷下贱之人、耳聋目盲之人、愚痴呆傻之人,疯癫狂妄之人,都是由于其前世多犯此大恶所致。而那些尊贵富有之人、耳聪目明之人、心灵手巧之人、沉稳冷静之人,又都是其前世不犯此大恶所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旦为恶获罪,难免要伏法受刑,后悔是来不及也没有用的。在世时已然如此,死后到了阴间,还要遭遇更加严厉的惩罚,或为饿鬼,或为畜生,或被地狱之火烧成灰烬。如果能及时转身,更路改辙,还可以寿终正寝,其魂魄精神,也可以自行飘散,或可以胎生的方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放任自流,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走下去,势必就会冤冤相报,没有休止。只要恶念未消,事情便不会有所改变,必辗转于那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之中,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正所谓苍天有眼,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尽皆报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尤其是那些以杀人为其职业的人,是为大恶之人,因此必受大痛苦,必遭大报应,这就是所谓五恶五痛五烧。那些即便大火烧身,也能端正心态,勇猛精进,坚持修德而远离此恶之人,也就自然能从众生中超脱出来,以化生的方式被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了。对应那五恶、五痛、五烧,这可以称之为五善。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为恶者即为恶人,往往先染恶疾,令其生不如死。一旦命终,即入恶道,令其痛苦不已。先有小恶,后又大恶。众恶汇聚于一身者,当为超恶。先是贪财好色,后是损人利己,为一时之快意,惹来永久之祸殃,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我之所以还住在这世间,就是想灭除这诸多的邪恶,让那些正在为恶的世人都能弃恶从善,以求最终都能往生那西方极乐世界。希望你们这些菩萨都来帮助我成就这一伟大的事业。你们要认真思考我说的这些话,并身体力行,敬佛爱人,勇猛精进,努力去拔除众恶之根,在度己的同时去度人,以求将所有能弃恶从善的世人都拯救到那西方极乐世界中去,这将是一种大功德。你们知道吗,在这世间修善一日,抵得上在阿弥陀佛国里修善一千年,因为那阿弥陀佛国里没有恶,所以很难取得成就;而在这世间修善十日,更胜过在其他佛国里修善一百年,因为那里为恶者太少,所以也很难取得成就。只有在这世间修善,能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因为这里遭难者众多,太需要我们去救助了。很久以来,我一直都在努力救助着世人。凡遇到的人,我都会向他们讲述佛法,为他们启智开悟,最终使他们远离恶趣,得以往生。我所去到过的地方,有的甚至已经变得日月清明,风调雨顺,国富民安,天下太平。我是把那些世人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所以才会努力去为他们降伏五恶、消除五痛、灭绝五烧、获得五善。我担心在我去世后,那些邪恶还会死灰复燃,世界还会变成老样子,甚至还会比先前更混乱也说不定。因此,你们一定要牢记我所说的这些话,相互告诫,相互鼓励,沿着我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走,直到将所有的世人都拯救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

弥勒菩萨合着手掌对释迦牟尼佛说:“我们一定要牢记你的教诲,也一定会按照你所说的那样去做,将我们自己和所有心存善意的世人都拯救到那西方极乐世界里去。”

释迦牟尼佛又转过身来告诉尊者阿难说:“你现在站起来,把衣服整理一下,合起手掌,给那阿弥陀佛行个礼吧。”

于是,尊者阿难便站起身来,整理好了衣服,朝着西方,先是合起手掌顶礼膜拜了十次,然后又五体投地,给阿弥陀佛行了十个大礼,口里更将那阿弥陀佛的名号不知称诵了多少遍,再然后才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现在,你能让我们见到那阿弥陀佛了吗?”

他的话音还没落,那阿弥陀佛便出现在了半空中,其周身光芒万丈,将整个世界都照耀成了紫金色。那紫金色的光芒又如同紫金色的液体,向四面八方蔓延开去,将整个世界变成了紫金色的海洋。什么金刚围山,什么须弥山,那些大大小小的的山脉以及它们周围所有的一切一时间都被那紫金色的海洋淹没了。那些大菩萨们身上的光芒也即刻因此而显得微不足道了,此时也只好自行收敛起来;也因此,那阿弥陀佛身上发出的光芒就显得愈加明亮了。那阿弥陀佛的身体极为高大,几乎遮蔽住了半个天空,也因此可以照亮这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下一丝阴影。伴随着那光芒的照耀,竟然还有讲经的声音从空中传来,那声音如同虎啸龙吟狮子吼,更如同一连串的霹雳,震耳欲聋。然后,那阿弥陀佛的身影便渐渐隐去,从他的身后呈现出来的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美丽景象。宝池、宝水、宝树、宝楼等等满眼皆是,真可谓盛景胜境。那其中的人物都居住在七宝宫殿里,只是有些人居住的宫殿大一些,有些人居住的宫殿小一些而已,但也都能自得其乐。

这时,释迦牟尼佛问尊者阿难和慈氏菩萨说:“怎么样,你们想要见的都见到了吧?”

尊者阿难回答道:“是的,都已经见到了。”但慈氏菩萨却问道:“世尊,那佛国里的人们,为什么有的居住的宫殿大,有的居住的宫殿小呢?”

释迦牟尼佛便又告诉慈氏菩萨说:“这是因为那些人是有所不同的。住得小就是那些以胎生的方式往生过去的,住得大的就是以化生的方式往生过去的。所谓胎生者,他们在世时虽然也吃斋念佛,愿意往生此极乐世界,但却对佛的存在和佛法的神奇心存疑虑。所谓化生者,他们不仅吃斋念佛并愿意往生此极乐世界,而且对佛的存在和佛法的神奇坚信不疑。那些胎生者除了所住的宫殿小一些或小许多之外,其寿命只有五百岁,而且他们连见到阿弥陀佛也很难,更别说还要听阿弥陀佛来讲说佛法了。那些化生者则不然,他们是被阿弥陀佛亲自用莲花接引到这极乐世界里来的。他们在莲花中跏趺而坐,须臾之间就来到了此极乐世界,一转眼就具备了一个菩萨应有的智慧和功德,通身就闪耀出紫金色的光辉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释迦牟尼佛接下来又转过身去对弥勒菩萨说道:“那些化生者,都是有大智慧的人。那些胎生者,都几乎是个傻子。在五百年里,既见不到佛,听不到佛法,又不能和那些菩萨们聚在一起修持善业,都是因为愚昧无知所致。我听说转轮圣王有一所牢狱,那牢狱中什么刑罚都没有,而锦衣玉食、床帐车乘、鲜花音乐却是一样也不缺,若有哪个王子获罪,便会被监禁在这样的牢狱里。你说这王子会因此而感到快乐吗?”

弥勒菩萨回答释迦牟尼佛说:“肯定不会,但他要想从那里面出去,或许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他们毕竟是王子啊。”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的确如此。那些被冷落在小宫殿里的众生也相当于是这样的囚犯,因为孤独和寂寞,他们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如果这些众生能够自我觉醒,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深深为自己的愚昧无知感到羞愧,那他当然也可以申请离开此处,一旦获得允许,他自然也可以和别的菩萨、信众们一样常常见到阿弥陀佛,听到佛法,并和那些化生的菩萨、信众们一起来修持善业了;而同时,他们居住的宫殿也可以立刻被扩展十倍、百倍、千倍,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来,有的甚至就这样孤独寂寞了五百年直到再一次死去,这一回可是谁也救不了他们了。所以,要想化生为菩萨,就一定要对佛的存在和佛的智慧坚信不疑,否则就只能先去到极乐世界里做一回孤独和寂寞的囚犯了。”

弥勒菩萨问释迦牟尼佛道:“到目前为止,有多少菩萨已经定居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了呢?”

释迦摩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现在已经有六十七亿个大菩萨定居在那里了。他们所供奉的佛很多,最小的佛也要和弥勒佛一样大。除此之外的小菩萨就不知有多少了。而且,不仅世间众生正在接连不断地往生到那极乐世界中去,还有许多他方佛土上的信众也在络绎不绝地往生到此极乐世界中去。他方世界中的第一佛名叫远照,他身边有一百八十忆菩萨要往生过去。第二佛名叫宝藏,他身边有九十九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三佛名叫无量音,他身边有二百二十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四佛名曰甘露味,他身边有二百五十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五佛名叫龙胜,他身边有十四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六佛名叫胜力,他身边有一万四千菩萨要往生过去。第七佛名叫师子,他身边有五百菩萨要往生过去。第八佛名叫离垢光,他身边有八十忆菩萨要往生过去。第九佛名叫德首,他身边有六十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十佛名叫妙德山,他身边有六十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十一佛名叫人王,他身边有十亿菩萨要往生过去。第十二佛名叫无上华,他身边要往生过来的菩萨多得不可胜计,而且个个都勇猛精进,曾经供养过许多大佛,可于七日之内摄取到百千亿劫的菩萨大士们所修持成的法力。第十三佛名叫无畏,他的身边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要往生过去,那些小菩萨和和尚就更不可胜计了。在那十方世界中,佛国的数量是极多的,要往生过去的大小菩萨和大小和尚真不知有多少。我前面所列举出来的只是太小的一部分,要全部列举出来,可能用一个劫数的时间也不够。我也只能这样简略地说一说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或许还有一种人,他也不必吃斋念佛,也不必等到命将终时,只是在听说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后,立刻便欢天喜地地称诵起来,也便因此具备了足够的功德,即刻便被阿弥陀佛接引到那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了,而且他此时去了,彼时就可以回来,一去一来,不过是在一瞬之间。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最最伟大的菩萨;他之所以要去,是为了取回那光明来;他之所以要回来,是要用那光明来照亮此世界。这是怎样的伟大者和幸福者啊!但这样伟大的菩萨,或许也还没有出世;在这样的人面前连我也只好自惭形秽。但你们可以用修持来补救,用勇猛精进去超越;你们只要记住我的话,高高兴兴地去修行,在前行的路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更何况你们已经获得了那大法,要知道这世间还有多少人被困在泥淖里呢。我今天为你们说了这些话,并让你们见到了阿弥陀佛和那由他所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你们想要的,我都给你们了,这是极为难得的事,但现在,只要我还在世,只要有人想要如此,我也还可以为他们这样做。我只是担心在我不得不去世之后有些人会对阿弥陀佛和他创建的西方极乐世界复生疑虑,更担心在我去世之后佛法会渐渐地被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忘却和抛弃,所以才以慈悲为怀,对你们说了这些话。这些话自然会被阿难整理成经,有了这部经书留在这世界上,我也就死而无憾了。如果我能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自由来往该多好啊!很遗憾,即便我能再一次来到这个世间,也或许是要在很久很久以后了。我发誓,从此以后,只要有众生在诵读此经之后发愿,他就一定可以往生到那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会在那里等候着来迎接他们。”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见佛敬佛是难事,闻道得道更是难事。遇到一个通晓佛理的人并能和他一起修行是难事,能将修行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去做更是难中之难的难事。所以你们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去做,要对我说的话坚信不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最终实现自己的心愿,被阿弥陀佛接引到那西方极乐世界里去。”

其实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些话,不仅在场的人听到了,还有很多不在场的人也听到了,所以当时就有太多太多的人生出了归佛之心,更不要说那些菩萨和僧人了。当世尊释迦牟尼结束了他的讲话时,整个世界都在为之震动,摇摇晃晃;各种音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轰轰隆隆;无数花朵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香气弥漫;且又有一大团光芒从西天边放射出来,将整个世界照耀成了一片紫金色的海洋。弥勒菩萨、慈氏菩萨、以及所有在场的菩萨,尊者阿难以及所有在场的尊者,还有在场的所有信众以及虽然不在场却听到了这讲话的人,没有一个不兴高采烈的。最终,这些人都被阿弥陀佛接引到那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了。

阿弥陀,所称者为其音;无量寿,所称者为其意:如欲称之,各随其便。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那天,许多高僧、大菩萨都同释迦牟尼佛聚在一起,大势至菩萨自然也在其内。当释迦牟尼佛要他们都来就如何使心神得以宁静这一话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时,他们便在膜拜了释迦牟尼佛的双足之后分别讲述了自己使心神得以宁静的妙法。大势至菩萨是这样说的:

“我记得无量寿佛是在无数个劫数以前出世的,在此后的一个劫数里又相继出世的佛有十二个,其中最后一个出世的佛名叫超日月光,就是他教给了我使心神得以宁静的方法。

“我记得他是这样对我说的:

“‘譬如有两个这样的人,他们或许是朋友,甚至是兄弟;更或许是恋人,甚至是夫妻。但他们终于分开了,而且这一个人还在挂念着那一个,那一个却正在努力将这一个忘却。这时,如果谁要是再将他们拉到一起来就是多事了。但如果当这一个挂念着那一个的同时那一个也在挂念着这一个,那就也用不着谁来多事,他们最终总会再走到一起来。他们甚至还会比先前更加亲密,即便是从今生到他生,两个人也不会分离得太久。又譬如有这样一对母子,母亲挂念着她的儿子,可儿子却从母亲的身边跑掉了。如果儿子并不挂念母亲,那母亲再怎么挂念儿子又有什么用呢?但如果儿子也像母亲挂念着他一样挂念着自己的母亲,那即便是经历了多少次生死轮回之后,他们也不会分开得太远。

“‘佛和众生之间原本就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他们挂念着世间的众生,尤其像是那母亲挂念着自己的儿子;而世间的众生只要总能把佛放在心上来挂念着,那他们就随时都可以见到佛。佛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他们一声呼唤,佛就会来到他们身边。他们也就用不着去为此烦恼,也自然就不会再对佛心存疑虑了。就如同你是一朵花,自然就会有香气从你身上散发出来;就如同你是一颗星,自然会有光辉从你身上闪耀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香光庄严。只要你这样来挂念着佛,佛就会闻到你身上散发出的香气、看到你身上闪耀出的光辉,也就能经常来到你的身边,甚至还要经常把你抱在他温暖的怀里呢。’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这样挂念起佛来,尤其像是一个儿子在挂念着母亲。终于,在经历了不知多少劫数的修行之后,我终于超越了生死,在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又回到这世间来接引众生。至少对我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但若问我是如何才使自己的心神得以宁静的,我却总是也只能这样说,我不过是无时无刻不把佛放在心上挂念着而已。当然,要保持住这样的状态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时常要努力统摄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即所谓的六根,使它们不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失去清明和洁净,与此同时还要连续不断地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我这样做的目的也无非是想让佛能时不时地到我的身边来呆上一会儿,甚至把我像一个婴儿那样抱在他温暖的怀里。我睡了,睡得那么香甜,我的心神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宁静。

“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使心神得以宁静的最妙的妙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那天的法会上,来了许多的菩萨、高僧和信众。普贤大菩萨先是大大地颂赞了一番释迦牟尼佛的伟大,然后才说起了他的十大行愿:

“如果有谁也想成就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伟大,那他就要努力来做好以下十件事:一是观想;二是颂赞;三是供养;四是忏悔;五是行善;六是弘法;七是劝请;八是学习;九是救助;十是普度。

“所谓观想,就是要怀着一颗挚诚且圣洁的心灵来观想释迦牟尼佛。因为我们太敬仰释迦牟尼佛了,所以这件事永远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颂赞,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颂赞释迦牟尼佛。因为我们太崇拜释迦牟尼佛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供养,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因为我们太爱戴释迦牟尼佛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忏悔,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向释迦牟尼佛忏悔自己的罪过。因为我们的罪过太多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修善,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修持自己的善业。因为我们所要达到的境界太高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弘法,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宣传大乘佛法。因为需要了解这佛法的人太多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劝请,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劝请释迦牟尼佛留在世间。因为这世间太需要他留下来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学习,就是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救助,就是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在众生需要救助而我们又有此能力的时候去救助他们。因为需要救助的众生太多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所谓普度,就是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在众生心生善意而我们又具备了这能力的时候,将他们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因为需要接送的众生太多了,所以这件事永远也做不完。但只要我们能永不间断地去做,我们的功德也就有了。”

普贤大菩萨又告诉在场的人们说:

“做好这十件事既是我们的行为又是我们的心愿,也因此可以称之为十大行愿。这十大行愿对于一个菩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不断地去实现它,你的功德才会趋于圆满。

“这十大行愿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哪个人可以将他所拥有的珍宝源源不断地拿出来布施给这世界上的众生,或者以之供养释迦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身边的菩萨,那他当然也就有了很大的功德。但如果有另一个人,他虽然只是听说了这十大行愿,他的功德就要超出前者百倍、千倍,甚至万倍了。如果再有一个人,他不仅听说了,而且还要怀着一颗诚挚且圣洁的心灵来反复地读诵,那他就能在顷刻之间被免除许多的罪过,那些经常来折磨他的病痛和烦恼也都会在一瞬之间消失,那些妖魔鬼怪不仅不会再来伤害他,而且还会来保护他也是可能的。因此,凡是经常读诵此十大行愿的人,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非常顺利,就如同天上的月亮从云彩的后面钻出来了一样,所有的佛和所有的菩萨都会来称赞他,所有的天人都会来也向他行礼,所有的众生都会来盛情款待他。如果这个人还能把这十件事一一做起来,那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像我一样成为菩萨,一样相貌堂堂且神采奕奕了。而且,无论他是生在人间还是生在天上,他所生之处,一定是名门望族;他一定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克制住恶意,远离开恶友,杜绝诸恶行,也因此能解脱一切烦恼;他甚至能如同那雄狮母虎,可以制伏群兽,得到一切众生的崇拜。再进一步讲,也无论他是个国王还是个乞丐,在他生命将终时的最后一刹那,只要那十大行愿能被他铭记在心里,他便可以在一刹那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里去。到了那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甚至立刻就可以见到阿弥陀佛,还有围绕在他身边的我和文殊师利、观自在、弥勒等大菩萨。看到自己从莲花中化生出来,被阿弥陀佛授予菩萨的称号,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此后再经过一段时间,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通过为众生谋取幸福来积累自己的功德,或许他很快也就成了我这样的大菩萨,可以像我一样做个道场,来向其他的人宣讲佛法了。

“因此,你们今天听我讲了这十大行愿,一定要将其整理成经,不仅自己诵读,而且还要广为宣传,让所有人都来诵读。你们一定会因此获得极大的福报,提高自己去人世间拯救众生的能力,最终能通过自己之手将更多的众生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里去。那该是多么伟大的功德啊!”

说完了这些话之后,普贤大菩萨先是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又唱诵了下面这篇颂辞:

  “十方世界万方神,

   可知其谁为至尊;

阿弥陀佛大乘体,

释迦牟尼造化身。

有幸与之共此世,

自当躬身礼敬之;

口里称呼心里念,

日日夜夜无竟时。

创建西方极乐国,

自是无量大功德;

千言万语说不尽,

还须齐声唱颂歌。

车骑伞盖彩云幔,

灯油如海花如山;

行法修道最可贵,

利益众生种福田。

更以大慈大悲意,

供养大慈大悲心;

但愿无物不成佛,

包括脚下那微尘。

昔时所有诸恶行,

事到如今罪已成;

悬崖勒马或及时,

一生占尽三生幸。

将功补过须行善,

小善大善还两兼;

小善施舍钱与物,

大善还将佛法传。

偶尔一声狮子吼,

经常利导还善诱;

随其喜好顺其变,

无怨无悔无遗漏。

最好请得佛常驻,

一切皆由佛做主;

左右尽心做扶持,

前后尽力为辅助。

劝佛常转大法轮,

转出众生菩提心;

以待将来能效仿,

阻塞歪道与邪门。

大乘佛法法第一,

我自深信无疑虑;

学之念之无休止,

早晚成就大菩提。

平等对待一切人,

不问远亲与近邻;

我愿以我清净意,

换得众生清净心。

摒弃邪说与歪理,

如同莲花出污泥;

可知大道如天宽,

功德圆满终有期。

引导众生归善业,

月月年年不停歇;

与其执着这一点,

何不追求那一切。

人生毕竟不长久,

死后啥也带不走;

极乐世界乐无穷,

无穷乐加无量寿。

我等岂为等闲士,

勇猛精进有大志;

有大志者事竟成,

死去活来平常事。

已然复生于涅槃,

还要回向再发愿,

既然想要成正果,

何惧崎岖行路难。

众生烦恼自无穷,

我之正果怎得成?

 只有借助佛之力,

一切全在此劫中。”

    普贤大菩萨的这篇颂辞,得到了释迦牟尼佛和在场所有菩萨、高僧、信众们的交口称赞。从此以后,这十大行愿便成为了所有人修持大乘佛法的准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佛在舍卫国之祗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名高僧会。饭时,世尊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中乞食。乞已,还至园中。食毕,洗足收衣而坐。

长老须菩提即从座起,袒肩屈膝、双手合十而言:

“如来以其慈悲善良护佑记念诸菩萨并嘱咐教导诸菩萨以此待人,请世尊佛明示,若有善男信女欲发无上正等正觉之佛心,我等当如何去除其心中妄念以使其此心不变?”

世尊佛言:

“善哉所问!须菩提,如尔所言,如来确以慈悲善良佑护记念诸菩萨并嘱咐教导诸菩萨以此待人。尔当谛听,即善男信女欲发此佛心应,尔等如何去除其心中妄念以使其佛心不变。”

须菩提言:

“愿洗耳恭听。”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等若欲去除善男信女心中之妄念以使其佛心不变当使其明此道,即一切众生,或卵生,或胎生,或水生,或天生,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想,或有灵,或无灵,都要令其毫无保留进入涅槃,即通过令其毁灭而使其再生。然此只为譬喻。菩萨如若心中还有我,还有人,还有众生,还有生死,即非真菩萨。菩萨得法,不执着于布施,即不执着于形色,不执着于声、香、味、触,不执着于法,因其为相而非性。布施而不执着于相,其功德不可思量。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之虚空皆不可思量,菩萨之于布施亦如是。”

须菩提言:

“可以此身之相见如来否?”

世尊佛言:

“否!如来有言身相即非身相。凡此身相皆为虚妄。如尔可见诸相非相,则可见如来。”

须菩提言:

“如有众生闻此言说,可诚信否?”

世尊佛言:

“何出此言?无论再过多久,如有人持戒修法,闻此言说得悟此道,当知此人善根之深已极,或为万万佛之所植种。闻此言说,更有一念而成佛者,因其功德已至无量。无我、无人、无众生相,无生死相,且既不取法亦不取非法者,理应如此。所以如来常说:法如筏,既渡即舍,何况非法!佛无定法,正所谓法非法,非法非非法。贤圣处于有法与无法之间,亦因此有别于他而成为己。”

世尊佛言:“须菩提!如有人以此大千世界中所有宝贝布施,其所得到之福报可谓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矣。”

世尊佛言:

“然若有人闻此言说而有得且诵读书写以传之他人,其所得福报自远胜于前者;因其所得乃福之性而非福之名。一切的佛和佛法皆生发于此,故言所谓佛法者即为非佛法。”

须菩提言:

“如须陀洹之所念,其可得否?”

世尊佛言:“否!须陀洹意谓之入而未尝入。是为须陀洹,名而已。”

须菩提言:“如斯陀含之所念,其可得否?”

世尊佛言:“否!斯陀含意谓之来而未尝来。是为须陀含,名而已。”

须菩提言:“如阿那含之所念,其可得否?”

世尊佛言:“否!阿那含意谓之去而未尝去,是为阿那含,名而已。”

须菩提言:“如阿罗汉之所念,其可得否?”

世尊佛言:“否!阿罗汉意谓之无争,如念此即为有争。若行阿罗汉道,必执着于一切物与法,而佛的最高境界正是要远离此物与法,须菩提一词意谓之无为,如念此即为有为。须菩提者,亦名而已。”

须菩提言:

“昔在燃灯佛处,于佛法有所得否?”

世尊佛言:

“一无所得!”

须菩提言:

“菩萨之佛土庄严否?”

世尊佛言:

“未必庄严!”

须菩提言:

“何以故?”

世尊佛言:

“所谓庄严者,名而已。是故诸菩萨应生清净心而不应执着于声色,不应为法与非法所困。

须菩提言:

“譬如有人,身材高大如须弥山,可谓大否?”

世尊佛言:

“很大而已。”

须菩提言:

“何以故?”

世尊佛言:

“如来言非身乃为法身,法身之大不可言说,是谓大矣。”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如果恒河中之每一粒沙又变成一条恒河,那这所有恒河之沙又都加在一起,此数目可谓多不?”

须菩提言:

“可谓甚多矣!只是一条恒河之沙已不可胜数,况不可胜数之恒河,其沙之数自更加不可胜数。”

世尊佛言:

“然且听我言。如有人自此番言语中化出四句偈语传之于他人,其所得的福报将远胜于善男信女们以不可胜数之宝物布施所得到福报。如果有人能自此番言语中化出四句偈语传之于他人,其所在之处即应建塔修庙以示供养;如果人们都能日日诵之,必成就佛家第一至上稀有法门。凡此经在处,即为佛所在处。

须菩提言:

“请赐此经以名!”

世尊佛言:

“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

“何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世尊佛言:

“所谓金刚般若波罗蜜,亦非金刚般若波罗蜜。名而已。”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尘,可谓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矣!”

世尊佛言:

“然如来之所谓微尘亦非微尘,名而已。一如如来之所谓世界亦为非世界,名而已。且若有人自此经中化出四句偈语而传之于他人,所得福报又远胜于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之身家性命布施之善男信女矣。”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 可见如来之三十二相不?”

须菩提言:

“不可!何以故?”

世尊佛言:

“如来说三十二相亦非三十二相,名而已。”

须菩提言:

“此经之义甚深,余自得慧眼,未曾得闻;一经得闻,更得其意,真乃幸矣。若又有人得闻此经且得解其意,即成就世间第一功德。来世若有某人得闻此经且得解其意,或可为继圣。”

世尊佛言:

“善哉此言!得解其意者,即知实相非相。能离一切相,则为佛。若复有人得闻此经,不惊不惧,且甚喜爱之,自当为世间稀有。如来说第一菠萝蜜即非第一菠萝蜜,名而已。如来说忍辱菠萝蜜即非忍辱波罗蜜,名而已。一如余昔被歌利王肢解以验证嗔怒之有无。如心中有诸相,自生嗔怒,也自然不得复原。又如余于五百世之前为忍辱山人,如心中有诸相,又如何忍之。所以菩萨应离一切相,发慈悲心,以非为有,以虚为实,以利众生。如来说一切实相都是非相,又说众生都是非众生。如来是说真语者,实语者;非诳语者,呓语者。如来所得之法乃无法之法,无可言说。若菩萨执着于法而行布施,即如入暗而无所从见,反之则如入明而形色自见。来世若有善男信女得闻此经且得解其意,自可成佛。如来必得知此人,得见此人,成就其无量功德。此经者,佛门之大境界,不论何处得藏,必修塔建庙,焚香燃烛,环绕作礼,以示恭敬。若有善男信女得此经和能反复诵读,却还不能得人恭敬,那是因其前世罪业深重;但如坚持诵读且书写以广传于他人,终将得人恭敬,且成就正果。得遇燃灯佛以前的许多年间,余所供养之佛多至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如果有人能于此末世诵读书写此经以传之于他人,余因供养诸佛所得之功德,远不及其所得功德之百千万分之一,以至于算术譬喻所不能及。可见此经义之深不可测,果报亦不可限量。

须菩提言:

“再问,如何去除其善男信女心中之妄念以保持其佛心不变?”

世尊佛言:“简言之,如欲去除善男信女心中之妄念以保持其佛心不变,当先驱除其心中诸相。若菩萨心中执有此诸相,则为假菩萨。若善男信女心中执有此诸相,亦非真善男信女。余在燃灯佛所有得于此法乎?未有。若有得于此法,燃灯佛又何必与余授记曰:‘尔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摩尼。’如来者亦如去也,诸法亦同。所谓有法,亦同无法,故一切法都是佛法。然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名而已。无法无不法,乃真法也。譬如人身长大如须弥,非为大身,名而已。菩萨亦如是。若菩萨言,我当使佛土庄严,是为假菩萨。何以故?佛说庄严者,即非庄严,名而已。若菩萨通此无相之法,即为真菩萨。”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如来有肉眼不?”

须菩提言:

“有。”

世尊佛言:

“如来有天眼不?”

须菩提言:

“有。”

世尊佛言:

“如来有慧眼不?”

须菩提言:

“有。”

世尊佛言:

“如来有法眼不?”

须菩提言:

“有。”

世尊佛言:

“如来有佛眼不?”

须菩提言:

“有。”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恒河中所有沙,如来说是沙不?”

须菩提言:

“是。”

世尊佛言:

“如一恒河中每一沙又为一恒河,诸恒河之所有沙,每一沙又成一佛世界,如是之佛世界又可谓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矣!”

世尊佛言:

“若有人以此所有佛世界之宝物布施,所得福报可谓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矣!”

世尊佛言:

“然如来虽然也说其多,因为其有名;又不说其多,因为其无实。此土之上所有众生之心,如来悉知之。何以故?此心皆为非心,名而已。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皆为非心。所谓心念,泡影而已。”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如来可以通过其本身的全部身相来被认识不?”

须菩提言:

“不可以!何以故?”

世尊佛言:

”身相者非真身相,名而已。”

世尊佛言:

“如来可以通过其他事物的全部色相来认识不?

须菩提言:

“不可以!何以故?”

    世尊佛言:

“全部者,即非全部,名而已。”

须菩提言:

“如来说法否?”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等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在说法。谁都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果有人认为如来真是在说法,那他就是不理解佛,甚至是在谤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为说法,名而已。”

须菩提言:

“再问,如有未来之众生得闻此经,真会因此而生发佛心否?”

世尊佛言:

“一言以蔽之:所谓众生,非众生,名而已。”

须菩提言:

“如来于佛心,得否?”

世尊佛言:

“如来于佛心,无所得矣。一无所得,是为得矣。万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为无上正等正觉,亦名而已。此无相之法,自是善法。然善法者,亦非善法,名而已。”

须菩提言:

“如来度众生否?”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等不要说是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要度众生。谁都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因为并没有众生要谁来度之。若谁认为有需度之众生,即为执着于众生相。如来之有我,即为无我,凡夫俗子不明。然凡夫俗子者亦非凡夫俗子,名而已。”

世尊佛言:

“须菩提,尔意如何?可以如来之三十二相观如来不?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言:

“依我理解,是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世尊有偈语曰:‘若以声见我,是入彼邪道;若以色见我,啥也见不到。’或可譬之。然如来欲成正果不?欲是诸相诸法断灭否?”

世尊佛言:

“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即如来欲成无上正等正觉之果,使诸相断灭。亦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即如来欲生发无上正等正觉之佛心,使诸法断灭。因诸相与诸法,皆未尝断灭。且若某菩萨以恒河沙数目世界之宝物布施,又有某人得此无相无法之法并传之于他人,此人之功德则远胜于那菩萨。虽然,菩萨是不受福报的。”

须菩提言:

“菩萨何以不受福报?”

世尊佛言:

“既为菩萨,何可执着。故不受福报。”

世尊佛言:

“须菩提!若善男信女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之数目布施可谓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矣!”

世尊佛言:

“然若微尘为实有,如来则不言其多。如来说微尘多,即非微尘多,名而已。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亦名而已。若此世界为实有,即为一合相;然佛又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名而已。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言说之相。只有凡夫俗子贪著其事且欲强说之。”

须菩提言:

“若有人说如来可见一切诸相,是解此言说之义不?”

世尊佛言:

“非也!如来说见一切诸相,即非见一切诸相,名而已。得无上正等正觉者,于一切法相都应如是解,且不自生法相。法相者,亦即为非法相,名而已。若有人以无量阿僧祇世界之宝物布施,若又有善男信女发无上正等正觉之佛心将此经或此经中之四句偈语日日诵读并传之于他人,其所得福报必远胜于前者。云何为人言说者当不取于诸相且无动于心,因一切有相皆为非相,皆如梦幻泡影凝露闪电,岂可恒久乎?”

须菩提言:

“何为如来?

世尊佛言: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之矣。”

须菩提言:

“妙哉此言!”

世尊佛说此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僧尼皆大欢喜,且高声诵念世尊佛之偈语曰:

“若以声见我,

是入彼邪道;

若以色见我,

啥也见不到。”



般若波罗蜜心经

 

观自在菩萨修佛至深而得大智慧,见万般皆空众生苦厄而欲以度之,于是呼其弟子舍利弗曰:

尔知之否?色与空无异,空与色相同;空也即是色,色也即是空。受想与行识,色色与形形;六道1 从此始,五蕴2 由此成。诸相自为空,不死也不生;诸法也非实,无减也无增。眼耳与鼻舌,犹如一阵雨;声香与味触,恰似一阵风。眼已不得见,心自不得想;无意怎有识,无暗怎有明?人生不满百,可怜白发生;悟到生死处,还把死作生。

尔知之否?无智亦无求,自然无所待;以其无所得,所以无所碍。无碍亦无牵,所以无惊骇;妄念有处去,烦恼无处来。勇猛精进者,责也无旁贷;当度此众生,出此苦厄海。勇猛精进者,自得此三昧;究竟此涅槃,到底无尘埃。三世之诸佛,过去与未来;得此般若法,成就上上觉。三世之诸佛,如去又如来;得此般若法,是为大自在。

咒曰:

揭谛复揭谛,度我也度你;波罗乎揭谛,度到彼岸去。波罗僧揭谛,大家在一起;萨婆诃萨婆,天地一菩提!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