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过年,熬糖(散文)

作者:查楚 阅读:414 次更新:2022-05-24 举报

过年,熬糖 

                            查楚

  老家,每年过年都要熬糖。腊月初,村庄里一片沸腾,每家每户都在忙年。忙年,就是备足很多美味,如:芝麻糖、花生糖;打豆腐;烫豆粑;做状元糕;把花生、瓜子、蚕豆等炒熟;庄稼人都要种些五谷杂粮,所以,过年就有花生糖、芝麻糖、绿豆豆粑等。

  新春正月,客人来家中,用美酒佳肴招待客人。当贵客临门,落座后,把各种好吃的拿出来,招待他们。好客,是一种乡俗,是中华民族美得,是传承,是一种尊老爱幼的表现。一杯清茶,一壶老酒,一个微笑,畅所欲言,亲情备至。席间,天南海北,回顾往事,展望未来。

  腊月初,男人们要准备好熬糖、打豆腐的柴火。女人们把熬糖的米与打豆腐的黄豆,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熬糖的柴火要硬柴,如:不能做家具的树头、树枝等,用木工锯锯成一小段、一小段后,再用斧头劈开,风干,整整齐齐码放于屋檐,留着熬糖、打豆腐用。

  到了腊月二十后,村子里到处弥漫着糖的甜味,那种甜味、夹杂着芝麻香的味道,若把舌头伸出来舔一下,到处都是甜味十足,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大人们高高兴兴、笑容满面,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过年熬糖、打豆腐等移风易俗,世代流传。这时候,你看,整个村庄炊烟袅袅,雾气腾腾,升腾的烟雾笼罩着村庄,笼罩着屋后的大山、田园,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有诗云:新春团聚贺年丰,面貌焕然大不同。喜看家乡如画卷,只缘身在桃源中。

  过年,也是小孩们最快乐、最开心的时刻,他们在院落里无忧无虑地玩耍。小孩最开心的是:过年,有各种好吃的。过年,大人们心情好,也不打骂孩子。又是农闲季节,也不用帮忙干农活。

  熬糖,可以用大米、红薯做原料,不过,红薯熬出来的糖,有点黑色。用米熬糖,最好用糯米,糖分足。还要备些大麦芽、石膏,熬糖用。所以,每年在种小麦时,人们在地的边缘,会种少许大麦,收获后保存好。在腊月初,用少许大麦,浸泡,沥干水后,用袋子装好,放于灶台上,过一至两天,待大麦长出雪白的胡须,它们在袋子里相互缠绕着,这种大麦芽正好,这时候,要把大麦芽晾晒干,等熬糖时,再用。

  熬糖,是一种技术活,熬不好,有几种现象,有的即使糖熬成了,可是,有一种酸味,不好吃;还有再怎么煮熬,也成不了糖,这些情况叫“走桌”。腊月熬糖,图个吉利,所以,会熬糖的师傅,十分吃香,东家请、西家接。

  熬糖那天,一般在天刚蒙蒙亮时,先把所需的糯米淘洗干净,下锅煮饭,叫做“煮糖饭”,要稍微煮稀一点。待饭煮熟了,然后,把适量的大麦芽、熟石膏捣碎,均匀撒在饭里面拌和,这一关最重要,待“糖饭”发酵后,又把锅里面的饭盛入一个布袋子里面,用力揉、挤压,待“糖饭”里面的汁水全部挤压出来,袋子里面叫“糖糟”,挤压出来的液体,倒入锅中煎熬。这时候,灶膛里面要用硬柴,火力要猛,顿时,厨房间热气腾腾,小孩们也坐在灶门前,把红薯放几根在灶膛里面,用柴火灰盖住,这样烧出来的红薯又香又甜。记忆里,熬糖这天晚上,人们一直要忙到深夜。小孩们也睡意全无,一直守着,乐呵呵地一会在厨房间,一会又跑到厅堂。

  锅里面的糖液,煎熬大约一至两个小时后,只见,糖液越来越少,看到液体面上起小泡,渐渐又起大泡,用铁铲在锅里面搅拌,盛在铁铲上滴下,有很稠的感觉,金黄色,这时候,糖也就熬好了。

  糖熬好后,大人们准备好了冻米、芝麻、花生,当然,这些都是提前炒熟的。用适量的糖掺和着,在锅里面拌匀,这时候,灶膛里面要文火,慢慢加热。糖与谷物拌匀后,又盛放于一个木盆里面,在上面铺盖一块布,熬糖师傅用赤脚在上面踩结实,然后,倒在案板上,只见一个很圆的糖,如一轮圆月,倾泻而下。糖的厚度在十公分左右,熬糖师傅再用菜刀一片一片、均匀切好,很薄,师傅飞快地切糖,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案板上的糖一字排开,小孩们迫不及待地拿着糖,贪婪地吃着,大人们欢悦地谈笑着,幸福满满。这时候,满屋的香甜味,让人垂涎欲滴,一会儿,案板上的糖堆好高,大人们又找来塑料袋,把糖装好,再把袋口扎紧,留着慢慢享用。这些糖保存好,可以留到来年夏天吃,特别是最劳累的“双抢”季节,把香甜可口的糖拿出来,吃几块,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熬糖,是经过慢慢煎熬,最后才能品尝到甜味;过日子也如此,每个人的生活中都经历过甜酸苦辣,莫道人间尽沧桑,滚滚红尘,沧海桑田,事与愿违的事很多。只有把握生活,经历过生活煎熬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生活,才能品尝到生活的甜味。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