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小楼里的记忆

作者:匿名 阅读:1848 次更新:2019-05-09 举报

老家在皖中一个小县城一条巷子的深处,父亲曾经告诉我,祖上留下来的唯一财产就是青砖青瓦构建的三间带有清朝痕迹、烙印皖南风格的两层小木楼。我记事的时候,孩子眼里的这幢两层小木楼在小小的县城里也算是高层建筑了,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自然有点自豪了。

小楼没有什么雕龙画凤,四排四山,16根柱子落地,小瓦青砖开肚墙,松木楼板,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六间总共不到100平方米。楼上东西两侧山墙上各开了两扇“寿”字形的窗户,靠南三间各安装一扇圆档方形窗户,一楼堂屋南面是一扇普通的双扇木门,最豪华的是堂屋北面,楼上是六扇镂空雕花窗户,楼下是六扇镂空雕花门,靠近屋檐下的横梁柱子上还有两个花帽吊钩,估计是为喜庆时挂灯笼专设的。因为北面临近街面,所以古人便将门庭向北而立,来了个“座南朝北”的角度转换。

母亲说,我们兄妹都是在小楼里呱呱坠地的,是第一声啼哭打破了的多年的沉静,小楼有了生机;是第一声叫“妈妈”,使小楼春风拂面,温馨四溢;是第一声读书声,让小楼返老还童,朝阳更红了,栀子花开多了,多年不见的燕子也飞回来了。不知道是小楼有了灵性还是人与小楼共存的缘故,小楼的里里外外无处不留下岁月的斑痕,或古朴厚重,或苍凉惨淡,或亮丽斑斓,那一砖一瓦里藏着许多童年的歌谣,那一草一木里长满许多有趣的故事。很多时候,或许是在不经意间,小楼悄悄地老去了光阴,老去了世事,老去了红尘中的一些无奈和烦恼。

小楼的后门有四棵枣树,高大而葳蕤,它们手挽手护卫着小楼,树冠冲出楼顶,有时候一两棵枝桠还会伸到楼上的窗前,探着脑袋与主人交流。秋天,大雁还没有飞过头顶,满树的枣子相继由青变黄,再由黄变红,每天都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红枣。妹妹常常站在楼上的窗台前一边欣赏满院枣熟的美景,一边把手伸出窗外,摘上几颗通红通红的枣子玩着、吃着,想着,思绪一下子飞得很远很远,心灵瞬间也洞开一扇美丽的窗户。亲戚朋友来了,好客的母亲总让我上树去“晃枣子”。敏捷的我奉命行事,像猴子一样三脚两手就爬到树上,双手握紧树干,使劲摇晃几下,霎时,枣子如冰雹般地砸下来,打的拣枣人爆发出一串串惊呼,一串串欢笑……

临近秋天,枣香氤氲,吸引孩子们贪婪的目光,我们兄弟的“保卫战”也就此打响了,母亲怕闹出是非,每年这个时节,总是将整篓筐的红枣分送给左邻右舍包括住得更远的孩子们,使庭院安宁了许多。母亲很勤劳,在枣树傍边开垦一片菜园子,春有韭菜、白菜,夏有茄子、辣椒,秋有豆角、黄瓜,冬有菠菜、黄心菜,一年四季新鲜了餐桌,新鲜了生活。

中秋节的晚上,明月高悬,月光披在小楼身上,洒满整个庭院。我们兄妹在院子里摆好小桌小凳子,母亲将亲手种的花生、山芋、玉米、南瓜和新做高粱饼端上来让我们赏月。吃着母亲的劳动果实,遥指天宫的明月,听母亲讲述那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候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那么的神秘,久久地和我们相伴在一起,似乎不愿意走远。有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长大了,我带着白发苍苍的母亲飞越太空,来到月宫上旅游,见到了吴刚和嫦娥,还有那只可爱的小玉兔……母亲非常高兴,笑得合不拢嘴,那是我记忆中母亲笑得最灿烂的一次。

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小楼门窗破损,有的地方墙体开裂,雨天也常漏雨,但它依然带“病”坚守在原地,丝毫没有动摇的意思。闹地震那一年,许多居民都走出房子搭起了地震棚,防止发生意外,母亲却依然住在小楼里,没有离开半步,而且夜里睡得很安稳。后来我问母亲怕不怕,母亲说一点不怕,因为小楼是先建框架后砌墙的,即使墙倒了,框架也不会倒的,所以比较安全。我恍然大悟,古人在建这房子的时候恐怕就先见之明了。我结婚的那一年,母亲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将小楼存在危险因素的南北两道墙更换成红砖墙,并增加了一些水泥雨棚、玻璃门窗、瓷砖地面等现代元素,里里外外装饰一新。按照母亲的说法,办大事也要搞一点“面子工程”,不能因为小楼老了就不光鲜了。

父亲是在这个小楼迎娶母亲的,我们的孩子也大都在小楼里度过美好的幼年和童年,小楼溢满三代人的情和爱,承载着世事变幻的离别、苍凉和欢乐。这些年来,我们兄妹相继离开了小楼,各自另立门户,只有母亲和父亲还住在小楼里。父亲离世以后,母亲一人依然独居小楼,迟迟不愿乔迁。有时候,我劝母亲离开小楼,住上为她准备好的商品房,母亲却摇摇头说:“住些年再说吧。”其实我很懂母亲,她之所以不愿意离开小楼,是因为她在坚守一份情感,坚守一份清贫,坚守一份留给子孙的、并不是按钱计算的财产……

两年前,城镇化建设推进到小楼,母亲迫不得已搬迁了。后来母亲去了小楼宅基地好几次,看不到小楼的一点痕迹,一大片拔地而起的高楼宣布了小楼时代的远去、崭新的居住生活的开始。然而,母亲还没有搬进新房便与世长辞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如同小楼,像一根根顶梁柱支撑着这个家,像一砖一瓦护卫着这个家,像枝繁叶茂的枣树和四季常青的菜园子鲜活着这个家,像年复一年的日月轮回温暖着这个家。如今,母亲走了,小楼消失了,而母亲与小楼却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形象,最美的情感,最美的怀念,最美的乡愁……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