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小时候的“劳动课”

作者:柯杨宗 阅读:319 次更新:2022-05-16 举报

散文)小时候的劳动课

柯杨宗

 

周末回家,在不经意中,发现上小学的孙子主动去淘米做饭,感到有些好奇:小家伙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

看到我好奇的眼神,孙子笑着告诉我“我跟奶奶学会做饭了,这也是学校布置给我们的劳动课的内容之一。”

劳动课,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勾起了我对小时候“劳动课”的回忆——

到黄陂湖去拔芦苇草

我所在的小镇缺口(也称矾码头),紧邻黄陂湖畔,而那时的黄陂湖以盛产芦苇而远近闻名。每年的冬天,万顷芦苇在风中摇曳,极为壮观,雪白的芦花漫天飞舞,成为这里非常独特的景观。芦苇多被编制成芦席、芦围等,销往各地,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而春天是芦苇生长最茂盛的季节,在春风的诱惑下,越发疯长。但芦苇丛中那些盘根错节的藤草,却缠绕着芦苇,影响了芦苇的正常生长。为了拔除这些影响芦苇生长的藤草,学校组织我们利用“劳动课”,浩浩荡荡地走进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参加拔草劳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并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红旗为标,以口哨为号,“地毯式”地向前推进。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合作,有的同学被藤草弄破了手指,立即便有同学帮忙包扎。在运送藤草时,同学们都是自告奋勇,累活苦活抢着干。虽然很辛苦,但却很快乐,生动地体现了劳动的光荣。通过这次劳动,不仅让同学们从小认识了自然,更深入地了解了芦苇,还培养了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的精神。

用钉钯挖出来的操场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每个星期都至少有一节“劳动课”,由劳动委员带领我们一起参加劳动,而且老师也都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缺口中学刚搬迁到新校址,连操场都没有,学校就组织我们利用“劳动课”去挖操场。操场位于校园内一处黄土岗上,每当劳动课,我们当天都是从家里带上钉钯、铁锹,去挖操场。那时候,大家都是干劲十足,挥汗如雨。同学们纷纷比力气,比干劲,比贡献,“大力士”王根柱、黄景彬、朱灿军、程斌等,都是被我们这些“小不点”们所仰视着的“偶像”。甚至连女同学也不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女同学韩金英、朱江萍等,被同学们尊称为“女铁人”,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劳动,终于整平了一块操场,学校随后在这里装上了简陋的篮球架。从此,整个初中阶段,这里便是我们运动的乐园。每当我们驰骋在这个操场上,都充满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里是我们用一钯一锹,挖出来的。

从失曹河去挑黄沙

操场建好后,学校准备举办一届运动会。但跳远的池子需要很多黄沙。于是,学校又组织我们利用“劳动课”,去附近的失曹河去挑沙。

失曹河距离学校大约三、四里的路程。由上游矾矿的泥沙长年顺流而下,形成了河边的一处处沙滩。相传,古时候这条河叫矾泥河,因曹操在此与孙权一战失利,便被后人称之为“失曹河”。

去失曹河挑沙,同学们都从家里自带工具,对我们这些从小就摸爬滚打干活习惯了的农家孩子,那都不在话下。可家住街上的那些同学程晓玲、吴竹华、徐翠华、严宏银、洪勇等却都傻眼了,一是他们没有工具,二是他们从来没有肩挑过这么沉重的东西,而且还要负重经过三、四里的田间坑洼不平的小路。纵然这样,他们也没有退缩过。记得有位叫方沁的女同学,那时刚从“大城市”巢湖,随她调到缺口区委任副书记的父亲,转学到我们班的。别说她干活,可能甚至连麦苗与韭菜都分不清。但她也不甘示弱,从同学家借来工具去失曹河挑沙,高高的个子,挑了一点沙就像扭“秧歌”,同学们背后都笑她“豆角扦”(方言是“瘦大个子”)。

有的同学肩上红肿了,磨破了,也没有一个人喊疼叫苦。而很多农村的同学,主动帮助街上的同学,共同完成挑沙任务。家住失曹河附近的黄志广、甘世云、韩和胜、黄国禄、芮章青等同学,更是主动热情地领着同学们去找“沙窝”。

一次挑沙经历,了大家不畏艰苦的坚强意志,树立了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忆起时,那次挑沙经历,甚至成为我们人生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学校砌围墙挑石头

高中时,我就读于当时在全县非常有名气的矾山中学。那里三面环山,风景秀丽,位于离矾山镇约三华里的牌楼院,当时属于缺口区管辖范围内。

学校座落在山坡下,校园范围比较大。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便组织学生利用“劳动课”,到周边的山上去挑石头。而且,挑石头还分了任务,每人多少公斤。那是我们在学生时代第一次带着个体任务的劳动。

石头山上到处都有,但山路崎岖,蜿蜒曲折,挑着那么沉重的石头,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况且我们还都是未成年人。但很多同学,都自觉地组成一组,有人找石头,有人搬石头,有人挑石头,形成了自然的分工和合作。

那时候,我们在学校劳动,从来没听说过家长心疼孩子,去帮助甚至代替孩子劳动。其实这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炼。

当然,那个年代的“劳动课”还远不只有这些。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这一路走来,当时学校的“劳动课”对我们的成长受益匪浅,锻炼了我们的强壮体魄,培养了我们的不畏艰苦的坚强意志,树立了我们团结合作精神,坚定了我们完成艰巨任务的信心。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