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草人札记·哲思篇-10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6 次更新:2025-11-12 举报

草人札记·哲思篇-10则

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祖先系宋国贵族,属殷后人,至其父做鲁国大夫后,才为鲁国人。后来,孔子在鲁国做官时,见鲁国政权也逐渐下移,国君已无实际权力,而实际权力都掌握在大夫手里,如孟孙、叔孙、季孙等,把握大权力后还建筑起自己的都城,相当于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国。于是,孔子便唆使子路,策划毁了叔孙和季孙的都城。后来孔子摄行鲁国宰相职务,便建议国君杀了当时革新派人士少正卯。……

孔子晚年感到十分抑郁,只好授徒讲学,宣扬西周的文物制度。

孔子在当时为了挽回贵族没落命运和稳定他们统治局面,便宣扬自殷周以来亲于统治者氏族的“仁”。当时孔子宣扬殷周以来的这“仁”,只是涵盖王公大人和士大夫范围,即以“仁”的思想,来加强王公大人和士大夫内部团结。虽然后来孔子也解释过“仁者,爱人”,但这里的“仁”仍不包括所谓的“小人”,因为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的“爱人”是没有的。

但孔子的“仁”含义是丰富的,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阶层的道德观念大都包摄在内,即“仁”包括“孝”“忠”“恕”,包括“礼”“智”“信”,还包括“勇”(指仁者之勇、君子之勇,是礼治内的勇,而非恶勇。)“恭”“宽”“敏”“惠”等。

“仁”的主旨:《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就是以“孝”来维系种族中的纵向的关系,以“悌”来维系种族中横向的关系,借以挽回种族的衰落,以达到巩固种族统治的目的。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