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烽火淬炼的玫瑰(小小说)

作者:施泽会 阅读:34 次更新:2025-08-30 举报

烽火淬炼的玫瑰(小小说)

                     作者  施泽会

19844春天南疆老山战斗战场上王同褐色的手指按在三云给他的针线包上时,突然想起参军前母亲塞给他的那把铜剪刀。此刻战壕里飘着细春雨子弹炮弹乱飞,爆炸声响彻耳鼓。参军前,看着未婚妻把红绸布背包他的眼睛在昏黄马灯下泛着微光,宛如两年梧桐镇那夜的星星。

"这料子比国旗还艳。"三云的鼻尖沾着棉絮,她从包袱底翻出张泛黄的《老山、八里河东山照片"长说打完仗就准咱们拍婚纱照。"王同抚摸等功勋章的棱角,金属冰凉透过粗布作战服烙在胸口——那是19844连队奔赴老山前线时,汽车在军营操场上显示的特殊温度。

2024年七夕的晨雾里,61岁的王同在老年协会的活动室里调试着油画颜料。画架上是幅未完成的《战地婚礼》,穿红衣的新娘正把红绸系在战士的枪托上。"当年她非要穿这条裙子。"三云推着轮椅从身后过来,鬓角的银发沾着窗外玉兰花瓣,"零下二十度,冻得嘴唇发紫还笑。"

年前补拍婚纱照时,摄影师让王同挽着妻子的腰。王同的手悬在半空抖得厉害,倒比当年面对敌军暗堡时还要紧张。三云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按在自己腰侧,就像1989年停战那天,她在天保口岸站台攥住他黑色的手:"当年你护着长,现在换我护着你。"

书房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老照片,张文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出"1985年冬"。显示器蓝光映着许多参战老兵满是皱纹的脸,照片墙中央王林穿着白衣天使的黑白照泛着经年的气。"那时候以为永别了。"张文存把刚写好的段落念出声,她收到阵亡通知时,张文存正背着药箱在八里河东山转移伤员。

1985年那封迟到的家书现在还压在书桌玻璃下,王林娟秀的字迹洇着水痕:"闻君牺牲,泣不成声。烽火连三月,唯有前行。"张文存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仿佛是一个神奇的传说。张文突然剧烈咳嗽,药瓶从轮椅侧袋滚落,标签上"冠心病"三个字被阳光照得透亮。儿子推门进来时,正看见张文存把脸埋在印有"光荣之家"的靠垫上,像个迷路的孩子。王林推着张文存惊了窗户的鸽子,鸽子飞出了窗外。

"报告班长!目标区域发现可疑热源!"无人机传回的红外图像在指挥车屏幕上跳动,李松林盯着1700公里外的红点——那是石靖怡所在医院的值班室。耳机里突然传来妻子带着电流的笑声:"刚做完三台手术,你那边星星亮不亮?"

仪表盘显示油量告急,李松林却把油门又往下踩了踩。车窗外掠过七夕夜的霓虹,车载电台突然插播歌:"热血颂——你是国魂你是军魂,你是中华铁骨脊梁……"他摸出衬衣口袋里的红绸带,那是今早紧急集合时,石靖怡从婚纱上剪下的裙摆。后视镜里,迷彩车队在夜色中拉出长长的光轨,像座移动的鹊桥。

南方的他,在看着夜空闪烁的星空,他仿佛看见妻子在家乡仰望星空,那座鹊桥是否已经搭好,等待美好的婚姻出现……

清晨,妻子从美林谷小区出发,在公路上锻炼,熔炼出淬火金光,她说昨天晚上一直等待,一直渴望,那闪闪的七夕红包什么时候可以出现,我爱你,一生一世,是否和心中的思念重叠?

你这么早都在想念那啥,“我爱你,一生一世”?战友微信群里在讨论,七夕节,不是中国的情人节,那是人们故作姿态弄出来的节日,是男人给女人发红包的节日,是男人给女人送玫瑰的节日。我们老家是乞巧节,是说的巧妙的意思,是说的女人心灵手巧的意思。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名著《人类简史》中表达了一个观点,人类靠虚构的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比如宗教、国家、货币等,七夕节是中国文化虚构的一个故事,七夕节变成所谓的情人节,是现代中国人对这个故事的改写。说到底,跟商家虚构的双十一并无本质的不同。”作协群里也在讨论七夕节的由来。

王同的油画终于完成了。三云凑近看时,突然发现新娘胸前别着枚微型军功章。"这是你的主意?"她笑着用手指描出战士军装上的褶皱,颜料还带着松节油的味道。窗外突然响起防空警报试鸣,老人下意识把妻子护在身后,这个动作他练了年。

月光从百叶窗漏进来,在军功章陈列柜上投下栅栏状的阴影。三云数着那些勋章:"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和平万岁、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战斗....."王同突然站起来,皮鞋跟在地板上磕出清脆的声响,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妻子惊愕的笑脸上。让妻子感到一生一世的幸福。

晨跑的年轻人路过楼下,看见楼窗口飘扬的国旗旁,两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正依偎着晾晒在晨风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