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奶和她的外孙(小小说)
陈二奶奶和她的外孙(小小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们生产队有个独居的孤寡老太太,姓陈,叫什么名字没人告诉我们,我们一直叫她陈二奶奶。
她那时已六十多岁,满头乱蓬蓬的花白头发,圆圆的脸,额头上布下了几条深深的皱纹;大大的眼睛略显浑浊,嘴唇厚厚的,给人一种似乎很实在的感觉;大嗓门,说话声音洪亮,古铜色的肤色,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痕迹。一年到头,上身经常穿的是一件旧的、褪了色的淡蓝色凡士林大襟褂子,上面还有几只大小不一的补丁;下身穿的是一条黑色宽松的裤子,裤腰腰头镶了一条约5厘米宽的白颜色土布,腰头打个折,用一根粗布条系着。脚上常年穿着自己做的、已经露出脚趾头的一双黑色破旧布鞋,一看就是饱经生活的心酸和历经人世间的艰辛。
陈二奶奶早年丧夫,可能是长期一个人生活,为了不被人欺负,养成了争强好胜、蛮横泼辣性格,动不动就和人吵嘴打架,生产队的人看她孤苦伶仃,都是乡里乡亲,平时总是让着她。
她有个女儿,很早就嫁了人,生了个外孙名叫杨宏志。早些年,女婿还时不时来看她,谁知女儿不幸去世后,女婿基本上就不来往了。杨宏志读书应该算是比较聪明的吧,考上了技校。不知什么原因,他技校没毕业就辍学了。回家跟随修鞋匠的父亲学了一段时间的修鞋手艺后,就来到外婆身边和她一起生活。从此,婆孙二人相依为命。
外婆对外孙的溺爱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那生活贫困、饥不饱腹的年代,平时早上煮的早饭就很稀薄。她总是先从锅底捞起一碗比较稠的粥给外孙吃,自己吃的是清汤寡水。有时还会在稀饭里给他煮个鸡蛋,那鸡蛋可是主要用来卖后买火柴、盐、酱油等必需品。
中午吃饭,每家人家基本上都是白米饭上面放一层斩碎的胡萝卜、红薯渣等粗粮,她总是先把上面的一层小心扒开,盛上满满的一大碗白米饭给外孙吃,剩下的自己吃。家里但凡有一点好吃的,她从来舍不得吃,都要让给外孙吃,还一脸歉疚地说:“伢子(外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吃饱不能受饿。自己年纪大了没本事,连累外孙跟着自己遭殃受罪。”
过年的时候,生产队起鱼塘,每户人家都能够分到几条鱼。她最多吃些鱼头、鱼尾,喝点鱼汤,鱼肉都让给外孙吃,自己偿都舍不得偿。邻居都说是前辈子她欠外孙的,这辈子是在加倍地偿还他。
杨宏志读书读到十几岁,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家务事也不会做。好在外婆拿这个外孙当宝贝,什么事也不要他做。谁要是说她的外孙坏话,她就和谁急。时间长了,人们也就懒得说了。渐渐地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的恶习,并且还学会了抽烟。后来被迫参加生产队劳动也总是投机取巧,能混则混。如果连续干了几天农活,就会喊苦叫累,休息一二天不愿去地里干活。人们也觉得他干不干活可有可无,不当做一回事。
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陈二奶奶到处托人要给外孙介绍对象,她跟媒婆说:“我家伢子长得模样可俊了,又聪明能干,哪家姑娘要是嫁给他,一定会跟着享福。”可人家姑娘到他家里一看,家里只有一间房子和一小间厨房,不足20平方米。屋里就一张木板床,外婆和外孙俩人睡在一张床上。床上垫了一层稻草和一床破旧的棉絮,盖的是一床补丁打补丁又脏又破旧的被子。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想而知,婆孙俩的日子是穷得叮当响,过得相当艰难。哪家姑娘会看上他、嫁给他,跟着他遭罪?已经三十好几岁了,还是光棍一个。
他虽然平时好吃懒做,但本质并不坏,不像村里的那些无赖,整天尽干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勾当。所以,尽管人们不怎么待见他,但也不讨厌他。
他最大的好处是没脾气,整天嘻嘻哈哈,好像从来不知道愁的滋味。哪怕是你当着他的面,把他说的一无是处、一钱不值,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从来不会和你翻脸打架。
他很会讲故事,虽然讲故事时口齿不清,会吐沫四溅,但很精彩,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这些半大的男孩子还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讲故事。
那时的农村也没有娱乐活动,有些男人们也喜欢听他讲故事。生产队里有一家人家,家里生活条件还不错,平时人们喜欢上他家去串门。特别是到了冬天,农村农闲,晚上吃好晚饭后,那家人家早早地就在厅堂里,点燃一盏昏暗摇曳的煤油灯,准备好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板凳排成一排排。听故事的人也早早地来到他家,等着听杨宏志讲故事。
在人们的期待中,他姗姗来迟。有人殷勤地给他递上一根丰收牌香烟,或自己卷制的香烟,划着一根火柴,双手捧着,小心地给他点燃香烟,东家给他端来一碗白开水。他不慌不忙地坐下后,大口地吸了口香烟,时不时会被劣质香烟呛得是咳嗽不止,再喝上一口开水,这才笃悠悠地讲起故事来。
他最拿手的故事是《水浒传》和《西游记》。他把《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梁山英雄好汉的豪情壮义、劫富济贫、仗义疏财人物形象讲的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九纹龙史进”等故事被他讲的是动人心魄、引人入胜。
在讲《西游记》时,把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演绎的是惟妙惟肖。师傅唐僧崇信佛法,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但有时好坏不辨;大徒弟孙悟空敢作敢当、机智勇敢、正直无私,在取经的一路上打了许多妖怪,保护唐僧西去;二徒弟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但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三徒弟沙和尚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忠于职守,故事被他讲得是活灵活现。
讲到精彩动人处,他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他还时不时做着各种手势,以加强效果,听得我们是如痴如醉,异常兴奋和激动。
一个故事,他会添油加醋讲一个多小时,经常是讲到惊心动魄或扣人心弦处,突然来了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留下悬念。任凭你怎么起哄、央求,他也不会再讲下去,就这样吊足你的胃口,盼望着第二天晚上他再继续往下讲。
后来,他也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谋生,一年到头不回来,音讯全无。就连最疼爱、宝贝他的外婆去世时,左邻右舍也无法通知到他。
有一年,他突然回来了,穿着一身的西装,还打着领带,手腕上戴着手表。看上去精气神十足,应该混得还算不错吧。据他自己透露:“刚出去打工时,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压力很大,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生存,于是痛下决心,一改以前好吃懒做的恶习,靠着自己修鞋匠的手艺,在南方一座城市风里雨里,辛辛苦苦地打拼。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开了家修鞋店,站稳了脚跟。四十多岁时,在那个城市娶了个老婆,比他小十几岁,还生了个儿子,买了新房子,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这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临走前,他把外婆留给他的唯一一间老房子卖了,断了念想。因为外婆去世后,村里已经没有其他的亲人,他也就了无牵挂了。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