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中华诗赋集锦】隆重推出  庞波先生和魏秀鸿先生律

作者:李中旺 阅读:274 次更新:2025-07-29 举报

庞波先生作品

庞波先生庞波先生

        个人简介,庞波,笔名知田,甘肃兰州人。1969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副地级组织员(部领导班子成员),兼全省换届办主任、甘肃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全局工作),甘肃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甘肃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全省依法治省办主任、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国务院授予一级警监警衔,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务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委第十届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委员;省政协第九届、十届委员;中国画院副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兰州大学环资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兰州商学院、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政学院客座教授。

        从政40多年,履历丰富、视野开阔。在繁忙的政事之余,作者勤于思考,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和诗词等,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已编著出版了《回顾与思考》《秉烛耕耘》《思行予政》《政余遣兴》《知田种田》《即兴诗情》《飞鸿踏雪》《时空印记》8部图书。先后主编了《联苑撷英》、《甘肃旅游揽胜》、《甘肃旅游交通图册》、《政府效能建设理论与实践》、《公务员依法行政学习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职业与修养》、《敦煌文图陆》、《继续教育、人才开发与甘肃发展》、《甘肃省志•人事志》(1989-2007)、《甘肃省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读本》等。作者还以极大的热情推介,挖掘黄河文化,创意策划了话剧《天下第一桥》,获得多项殊荣。

八一建军节八一建军节


贺八一建军节


骇浪湖中驰紫舟,南昌起义炳千秋。
党旗高举催残夜,星火燎原熳九州。
抢险安邦彰大爱,巡天蹈海护金瓯。
愿为强国雄风荡,甘作人民儒子牛。

李中旺赏析:
         庞波先先的此律以八一建军节为背景,通过历史回溯与现实礼赞的交织,运用雄浑意象与赤诚情感,勾勒出人民军队从诞生到壮大的光辉历程,彰显其安邦定国、护民强国的崇高精神。全诗语言凝练有力,意境开阔深远。
         首联、颔联通过对南昌起义和星火燎原的书写,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如“炳千秋”“熳九州”等词,充满庄重感与历史感。颈联以“抢险”“巡天蹈海”为切入点,赞颂军队在和平年代的多元贡献,体现诗人对军民鱼水情的深刻理解。 尾联“愿为”“甘作”直抒胸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新时代军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驰”“催”“熳”“彰”“护”等动词精准有力,如“驰紫舟”的动态感、“催残夜”的紧迫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颔联“党旗高举催残夜,星火燎原熳九州”与颈联“抢险安邦彰大爱,巡天蹈海护金瓯”均严格对仗,音韵和谐,气势磅礴。“星火燎原”化用毛泽东典故,“儒子牛”借用鲁迅名句,既丰富内涵,又避免晦涩,体现诗人深厚的文化功底。
       此诗以八一建军节为切入点,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刚与柔的交融、情与理的统一,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核心要义。全诗如一部微型史诗,既有“骇浪紫舟”的壮阔开篇,又有“儒子牛”的温情收束,最终汇聚成“强国雄风荡”的时代强音,堪称献给人民军队的深情礼赞。

抗战胜利抗战胜利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烽烟虽散警钟鸣,八秩回望风雨程。  
星火燎原前锦烂,雄文引路远行征。  
高悬利剑摧狐胆,乱落流光葬寇营。  
莫忘山河曾破碎,今朝砥砺誓繁荣。

李中旺赏析:
         庞波先生的此律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为背景,通过历史回望与现实警醒的交织,运用雄浑意象与凝练语言,深刻诠释了抗战精神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全诗遵循“起—承—转—合”的传统章法,以“八秩回望”为线索,构建出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框架:“烽烟”“狐胆”“寇营”等意象,还原抗战时期的残酷与敌人的怯懦,如“摧狐胆”暗含对日军“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葬寇营”则以视觉化语言宣告侵略者的覆灭。 “星火燎原”“前锦烂”以火与光为符号,象征抗日力量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雄文引路”则将理论转化为具体意象,突出思想武器对战争的指导作用。“高悬利剑”“乱落流光”以军事科技为载体,展现新时代国防的现代化水平,与历史上的“小米加步枪”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已一去不返。“鸣”“回望”“燎原”“引路”“摧”“葬”“砥砺”等动词精准有力,如“摧狐胆”的决绝感、“葬寇营”的彻底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颔联“星火燎原前锦烂,雄文引路远行征”与颈联“高悬利剑摧狐胆,乱落流光葬寇营”均严格对仗,音韵和谐,气势磅礴。
       此诗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为切入点,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战争与光明的交织、警醒与进取的统一,生动诠释了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意志、“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全诗如一部微型史诗,既有“烽烟散”的悲壮回望,又有“利剑悬”的现代威慑,最终汇聚成“誓繁荣”的时代强音,堪称献给民族复兴的深情礼赞。

康乐草长沟康乐草长沟

初伏游康乐草长沟


通幽曲径福桥茫,太子山高金露香。
却见仙坛侵砌笑,还观画阁映轩昂。
滑梯旋转童欢闹,花海分流引蝶狂。
登顶方知天地阔,向风顿觉爽心肠。

李中旺赏析:
      庞波先生的这首律诗以初伏时节游康乐草长沟的所见所感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灵动的意象,将自然山水之幽美、人文建筑之雅致、童趣野趣之欢愉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夏日避暑的立体画卷。
       “曲径”“福桥”“太子山”“金露”“花海”“蝶狂”等意象,以视觉、嗅觉、听觉的多维度立体感知,还原初伏时节的自然风貌。如“金露香”暗合夏日清晨金露梅散发的露水清甜,“花海分流”则以色彩与动态展现生态的丰富。“仙坛”“画阁”“滑梯”等意象,将天然池(仙坛:太子山上天然池坛、画阁:为现代建筑物)与现代建筑设施(滑梯)并置,形成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侵砌笑”以拟人化赋予天池的生命力,“映轩昂”则以形容词强化楼阁的气势。“童欢闹”“引蝶狂”以孩童与蝴蝶的互动为切入点,通过“旋转”“分流”等动词,捕捉夏日特有的活力与无拘无束,暗合“初伏避暑”的轻松主题。
       以“笑—昂”“闹—狂”的尾字对仗,形成声律与情感的呼应,体现诗人对传统对仗的灵活运用。并还运用了“避暑亦避世,游山更游心”的旅行真谛。
         全诗如一幅水墨动画,既有“曲径福桥”的静谧开篇,又有“童欢蝶狂”的活泼高潮,最终以“登高方知天地阔”“向风顿觉爽心肠”的豁达金句收束,堪称是古今诗坛献给夏日与童年的诗意礼赞。

美景美景


魏秀鸿先生作品
魏秀鸿先生魏秀鸿先生



        魏秀鸿,甘肃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赋集锦、中国文化期刊、甘肃诗赋、长青诗词白银分社、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总顾问。现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智库)、中制智库:西北研究院院长。曾在甘肃省政府国资委,甘肃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甘肃省政府参事等岗位工作多年。在诗词文韵领域多有创新。在《中华诗词》、《中华词网》、文化网》《中华诗赋集锦、《风采中华》、竹韵宁甘》、《中国文化期刊、《甘肃诗赋》、《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等多诗刊发表作品。并在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

知青知青


忆知青故友


时风八月草初分,历练知青牧白云。
帐外聆听星伴读,书中凝睇背诗文。
牛羊镜像千般画,史册含情念尔群。
五秩犹闻呵小字,琴声绕脑忆君勋。

李中旺赏析:
       魏秀鸿先生的这首律诗以知青岁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情的追忆,将特定历史时期的艰苦生活与青春理想交织呈现。诗人以“五秩”(五十年)为时间跨度,在草野、星夜、牛羊与书卷的交织中,勾勒出一代知青“以苦为乐、以志为魂”的精神图谱。
        “草初分”“牧白云”“牛羊镜像”等意象,既还原知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又以“白云”“镜像”等词赋予其美学意义。如“牧白云”将放牧的疲惫转化为对天空的凝望,暗含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五秩”以时间长度强调记忆的持久性,“史册含情”则以书面载体赋予知青精神以永恒价值,形成“个体—群体—时代”的意象链。“琴声绕脑”以听觉写记忆,突破感官界限,形成“声—情—魂”的交融,体现诗人对故友精神的沉浸式追忆。“八月初”“五秩”以具体时间标记历史坐标,“千般画”“尔群”以数量词强化意象的丰富性,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全诗如一部微型纪录片,既有“草初分”“牛羊画”的写实镜头,又有“星伴读”“琴声绕”的浪漫剪辑,最终以“忆君勋”的深情字幕定格,堪称献给一代知青的精神史诗。

党旗党旗

在党50年抒怀1974年8月24日—2025年7月1日


在党知年受表彰,精神焕发忆荣光。
青春似火先锋路,壮志勤耕砥砺忙。
不畏艰难承血脉,人民万岁润徽章。
金辉闪耀红旗铸,永记初心奉献郎。
李中旺赏析:

       魏秀鸿先生的这首律诗以作者入党五十周年为时间轴,通过“荣光—奋斗—传承—初心”的叙事脉络,将个人生命历程与党的精神血脉紧密相连。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炽热的情感,勾勒出一位老党员“青春献党、壮志耕耘、血脉赓续、初心永驻”的精神图谱,
        “血脉”“徽章”“红旗”等意象,将个人经历升华为党的精神传承。“承血脉”强调对革命传统的继承;“润徽章”以党徽为载体,写党性修养对党员身份的塑造;“红旗铸”则将党的象征与个人奉献融为一体,体现“党旗所指,心之所向”的忠诚。”以“红旗”“初心”为核心,将个人生命与党的事业融为一体,体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党员本色。“青春似火”以火焰喻激情,“润徽章”以液体喻党性修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感染力。 “人民万岁”以经典口号强化党员的人民立场,虽简洁却掷地有声,体现政治诗歌的庄重性。“精神焕发”与“永记初心”、“青春似火”与“金辉闪耀”形成结构对称,强化节奏感;“奉献郎”以亲切称谓重复收束,增强情感的绵长性。
        全诗如一部微型传记,既有“受表彰”的现实高光,又有“青春似火”的往昔峥嵘,最终以“红旗铸”“初心”的永恒誓言定格,堪称献给党的赤诚礼赞。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党员,不仅在青春时点燃火种,更在白发中让信仰之光永不熄灭,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李义先生生前照李义先生生前照

悼白银战友李公义君


昨览桃花山艳美,轻扶垂柳念君耕。
多年汗水开新绿,几度肩扛换旧城。
拔地楼群农献笑,西区翠壁众光荣。
登仙会泣朋流泪,悼咏真诚李义卿。

李中旺赏析:
        魏秀鸿先生的这首律诗以悼念战友李义公为主题,通过“景—情—忆—颂”的叙事脉络,将自然意象、劳动记忆与精神传承融为一体。以白银地区的山水为背景,以战友生前参与城市建设的汗水为线索,在桃花垂柳的柔美与楼群翠壁的壮美间,勾勒出一位平凡劳动者“以血汗筑城,以生命传情”的不朽形象。
        “桃花山艳美”与“垂柳轻扶”的柔美,反衬“肩扛换旧城”的刚毅,形成“以柔写刚”的艺术张力。既还原白银地区的自然风貌,又以植物的生机隐喻战友的生命力。 “汗水”“肩扛”“楼群”“旧城”等意象,聚焦战友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行动。“汗水开新绿”以微观细节描写宏观成就,“肩扛换旧城”以动作力度描写改造决心,将普通劳动者的血汗转化为时代进步的注脚。“多年”“几度”以时间跨度凸显奉献的持久性,“登仙”以空间超越描写生命的升华。战友虽已离世,但其精神通过“楼群”“翠壁”等物质成果得以永恒,形成“生命有限,精神长存”的哲学表达。情感层层递进,从对战友的个体追思,到对其劳动成果的集体致敬,最终升华为对劳动者精神的永恒礼赞,形成“痛—敬—传”的升华:将战友的个人形象扩展为劳动者群体的精神象征,表达对其“以平凡铸伟大”的崇高敬意。成为代代相传的“李义卿”之名如碑铭,使追思转化为行动的力量,“览”“扶”“开”“换”“献”“泣”等动词精准有力,如“扶垂柳”的温柔、“换旧城”的力度、“朋流泪”的悲恸,增强诗歌的画面感与情感深度。
        诗人以悼念战友为背景,通过自然与劳动、个体与集体、哀痛与传承的多重对话,生动诠释了“平凡劳动者亦是时代英雄”的主题。全诗如一部微型纪录片,既有“桃花垂柳”的写意镜头,又有“楼群翠壁”的壮美剪辑,最终以“悼咏真诚”的深情字幕定格,堪称献给普通建设者的精神史诗。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丰碑,不在石碑而在人心;真正的永生,不在寿命而在精神。全诗语言质朴而凝重,情感深沉而真挚,堪称悼亡诗中的典范之作。

赏析李中旺赏析李中旺


         李中旺:甘肃人,高级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中国作家网、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诗词学会会员。文化网副总编,《中国文化期刊》主编、《甘肃诗赋》、《太白集锦》、《中华诗赋集锦》《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长青诗词白银分社》创始人、总编。曾任文化网一二届建党百年全国诗词楹联大赛总评委,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多种报刊及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发表作品万余首/篇,出版个人专辑《中旺诗选》、《中国文化期刊第三期律诗六百首》、《秦陇雄关赋》,并获奖多次。

编委编委

上一篇: 短视频的诱惑

下一篇: 六州歌头.洪都烽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