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宋蕙莲怙宠---一时得幸莫忘形
(公告:因外出旅游避暑,从此回后约20天不再发文,以后再续)
第二十三回原题“玉箫观风赛月房,金莲窃听藏春坞(7217字)”,故事情节:1)美人吃猪首(2199);2)藏春坞潜听性事(2383);3)平安戏言、潘金莲讥讽(1544);4)宋蕙莲人前嘚瑟(1097)。标题上是“玉箫观风”、“金莲窃听”,几乎所有笔墨都围绕着宋蕙莲,张竹坡说:“此回单叙蕙莲乏怙宠也。
一、主题故事
侍宠而骄的宋蕙莲。
一根柴禾烧制猪头。李瓶儿问道:“眞个你用一根柴禾儿?”蕙莲道:“不瞒娘们说,还消不得一根柴禾儿哩!若是一根柴禾儿,就烧的脱了骨。”
问西门庆要钱要物。老婆便道:“爹,你有香茶再与我些,前日你与的那香茶都没了。”又道:“我少薛嫂儿几钱花儿钱,你有银子与我些儿,我还他。”
对主子掷骰枉加评说。这蕙莲----故作扬声说道:“娘,把长么搭在纯六,却不是天地分?还赢了五娘。”又道:“你这六娘,骰子是个锦屏风对儿。我看三娘这么三配纯五,只是十四点儿,输了。”
打听潘金莲旧事。只听老婆问西门庆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你娶他来家多少时了?是女儿招的,是后婚儿来?”西门庆道:“也是回头人儿。”老婆道:“嗔道恁久惯老成,原来也是个意中人儿,露水夫妻!”
在平安等下人面前张扬。平昔这妇人嘴儿乖,常在门前站立,买东买西,赶着傅伙计叫傅大郎,陈经济叫姑夫,贲四叫老四。自此以后,常在门首成两价拿银钱买剪截花翠汗巾之类,甚至瓜子儿四五升量进去,教与各房丫鬟并众人吃。
简评:宋蕙莲出身低微,却因较好的容貌被西门庆看中并宠幸。然而,这份突如其来的恩宠非但没有让她谨守本分,反而成了她迷失自我的开端。
她在与西门庆相处时,毫不客气地索要香茶、银子,还肆意打听潘金莲的过往、妄加议论,言语间满是轻蔑与不屑,毫无身为奴仆的敬畏之心;她在众人抹牌时随意插嘴,毫无分寸地对牌局指手画脚,引得孟玉楼怒斥,落得个满面羞愧的下场;在平安、玳安等下人面前,她洋洋得意,门前招摇,大把花钱购置物品,与男仆们打情骂俏、毫无顾忌,俨然以半个主子自居;对潘金莲奴颜婢膝、极尽讨好,在吴月娘处则敷衍了事、虚与委蛇,尽显小人嘴脸。
田晓菲评论最为精彩:“与西门庆在藏春坞偷情一夜,次日清早叫玳安替她买合汁,特意嘱咐‘拿大碗’;西门庆给她的银子便‘塞在腰里 ’;头儿‘黄烘烘的’插戴着首饰;与一班儿男仆‘打牙犯嘴、全无忌惮’,小厮们逗弄她,她便‘赶着打’。”她就如同诗中“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所描绘的那般,行事毫无章法、举止轻浮浪荡,在恃宠而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她这种毫无节制的嚣张与僭越,不仅为自己招致他人的厌恶与反感,更在无形之中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最终落得个悲惨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
二、精彩分享
1、只言片语
1)闲人曰:几个美人吃猪头,有趣;多个妻妾轮做东,无聊。偷情时有人观风,做爱时有人潜听,好一个得意忘形的宋蕙莲。
2)文龙说:“甚矣女子小人,断不可使其得志也。于此回之蕙莲,其光景情形,详细玩味,便可触类旁通。”
2、语言解读
1)西门庆要与宋蕙莲在她房内偷情,蕙莲说不好:“后边惜薪司挡路儿──柴众。咱不如还在五娘那里,色丝子女。”
“惜薪司”是古时候为皇宫负责薪炭取暖的机构;“柴众”意指人太多;“色丝子女”是拆字法,即“绝好”。这是歇后语和谚语连用。
2)西门庆要借地方宠幸宋蕙莲,潘金莲骂道:“她是你娘?你是王祥?寒冬腊月行孝顺,在那个石头床上卧冰?”
“王祥”是西晋大孝子,母亲想吃鱼,可河水已经结冰,王祥脱下衣服卧在冰上,借此奚落西门庆为孝子。
3)雪洞里偷情时,宋蕙莲嘲笑西门庆:“冷铺中舍冰,把你贼受罪。口里衔着条绳子,冻死了往外拉。
“冷铺”是古代供乞丐、流浪者或无家可归者临时栖身的简陋住所,因缺乏保暖设施而寒冷,“冷铺 + 冰”极言环境寒冷,“口里衔绳、冻死拉尸”是夸张的玩笑话,形容受冻程度。
4)月娘等众妻妾轮流做东喝酒,孙雪娥不参加,她说:“你每有钱的,都吃十轮酒儿,没的俺们去赤脚绊驴蹄。”
“绊”作伴解,她把自己喻为光脚的,是穷人,别人是骑驴的,是富人,两者不是伴。这是俚语。
5)那雪娥鼻子裏冷笑道:“俺们是没时运的人儿,漫地裏栽桑,人不上他行。骑着快马也赶不上他,拿甚么伴着他吃十轮儿酒?自下穷的伴当儿伴的没裤儿!”
“栽桑”意为“栽丧,”即“倒霉,”“不得时运”是也,“漫地里”即为“四下里,”故为倒装谐音歇后语 。
6)宋蕙莲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你娶他来家多少时了?”
“秋胡”,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此处特指潘金莲,后婚老婆秋胡戏。
2、精彩片段
1)一根柴火烧猪首
李瓶儿下棋输了钱,潘金莲说“敎来旺媳妇子烧猪头咱们吃。”
蕙莲笑道:“五娘怎么就知我会烧猪头,巴巴的栽派与我替他烧。”于是起身,走到大厨竃裏,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的一根长柴安在竃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着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评点:田晓菲说:“能写出美人着棋之后吃猪头,也正是《金瓶梅》的可爱之处。”这段关于烧猪头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暗藏玄机,尽显作者笔力之深厚。
其一,猪头本为粗鄙食物,与西门府内的美人形成强烈反差。平日讲究精致饮食却热衷于吃这样的“粗疏之物”,不仅打破了读者对大宅妇人生活的常规想象,且以真实的烟火气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这种雅与俗的碰撞,更折射出《金瓶梅》独特的叙事视角,让故事更具生活气息和讽刺意味。
其二,潘金莲特意指派宋蕙莲烧猪头,实则暗藏心机。宋蕙莲烧猪头时的自信与张扬,更刺激了潘金莲的敏感神经,加速了两人之间暗流涌动的争斗,使情节发展充满张力,为后续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笔。
其三,宋蕙莲精湛的烧猪头技艺,源自与前夫厨子蒋聪的生活经历。作者未用大篇幅铺陈她的过往,仅借这一细节,便将她曾经的市井生活与生存技能隐晦道出,而这份独特的厨艺成为她展露锋芒的突破口,也暗示了她不甘于底层的性格特质。
此外,一根柴火烧出美味猪头,这看似夸张的技艺描写,既展现了宋蕙莲的能干,也隐喻着她试图以自身能力在西门府中站稳脚跟的迫切心理。然而,这份急于表现的心态,最终也成为她悲剧命运的催化剂,让这段烧猪头的描写更具命运的隐喻色彩。
2)平安戏蕙莲
宋蕙莲早起见平安笑,责问:“大清早晨,平白笑的是甚么?”平安道:“我笑嫂子三日没吃饭眼前花。我猜你昨日一夜不来家!” 宋蕙莲否认。
平安说宋蕙莲:“我听见五娘敎你腌螃蠏,说你会劈的好腿儿。嗔道五娘使你门首看着拴簸箕的,说你会咂的好舌头。”
把老婆说的急了,拿起条门拴来,赶着平安儿遶院子骂道:“贼汗邪囚根子!看我到明日对他说不说。不与你个功德也不怕,狂的有甚些折儿也怎的!”
那平安道:“耶嚛,嫂子!将就着些儿罢。对谁说?我晓的你往高枝儿上去了。”
评点:“腌螃蟹”“劈的好腿儿”“拴簸箕的”“咂的好舌头”等市井俚语,表面看似玩笑,实则是对宋蕙莲与西门庆私情的含沙射影。平安的调侃绝非偶然,而是西门府下人阶层的一个典型写照。此前小玉、玉箫调侃李瓶儿的场景,与此次平安戏谑宋蕙莲形成呼应,展现出这个大宅院内无处不在的窥私欲与幸灾乐祸的心态。下人们看似身份低微,却深谙利用他人隐私来制造谈资、获取心理优势的生存之道。平安以言语挑衅宋蕙莲,既出于对她“攀高枝”的嫉妒,也是在试探这位新得宠者的底线。
宋蕙莲的激烈反应,暴露出她在权力漩涡中的脆弱处境。她手握门闩绕院叫骂,看似强势,实则是心虚的表现。她急于否认私情、威胁告状,却反而坐实了众人的猜测。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暗示着她虽因西门庆的宠幸而短暂获得地位提升,却始终无法摆脱底层身份带来的不安全感,更难以应对同僚的明枪暗箭。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些充满情色隐喻的话语,不仅撕开了西门府下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隐秘,更折射出整个府邸糜烂不堪的生存环境。无论是平安的戏谑,还是宋蕙莲的愤怒,本质上都是在这个畸形环境中寻求生存空间的挣扎。而这些暗流涌动的日常场景,最终将汇聚成摧毁个体的惊涛骇浪,预示着宋蕙莲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
三、一家之言
1、回前诗谶:宋蕙莲命运的伦理隐喻与兴衰警示
回前诗“行动不思天理,施为怎合成规!徇情纵意任奸欺,仗势慢人尊己。出则锦衣骏马,归时越女吴姬。休将金玉作根基,但恐莫逃兴废”。
此诗实为宋蕙莲命运的谶语,以冷峻笔触勾勒其悲剧轨迹:前四句直指“恃宠僭越”之罪,她攀附西门庆而践踏主仆纲常,仗势欺人、纵欲妄为,将封建伦理撕作碎片;“锦衣骏马”“越女吴姬”以浮华意象,极写其得宠时的奢靡风光,活现市井女子沉溺权势的虚妄姿态;尾联“休将金玉作根基,但恐莫逃兴废”如暮鼓晨钟,以 “金玉” 喻权欲泡影,“兴废”暗扣西门府兴衰,道破僭越者必随浮华倾颓的宿命 —— 当她以“金玉”为立身之本时,早已埋下“兴废”中覆灭的伏笔,深刻揭示贪欲冲破礼教藩篱后的必然溃败。
2、西门府内的皮条客---玉箫
上一回,西门庆问玉箫:“那个穿红袄的是谁?”玉箫回道:“是新娶的来旺儿的媳妇子蕙莲。”西门庆道:“这媳妇子怎的红袄配着紫裙子?怪模怪样。”玉箫道:“这紫裙子还是问我借的裙子。”
这番对话,恰似引线,为西门庆与蕙莲的私情埋下伏笔。此后西门庆得手,便命玉箫送去一疋蓝缎子给蕙莲,这便是玉箫充当“皮条客”的开端。
玉箫作为吴月娘房里的大丫鬟,来历未详,极有可能是随月娘陪嫁而来。因与西门庆早有私情,她成了西门庆的心腹。此前借裙之举,可见她与蕙莲交情匪浅,这也使得她为二人牵线搭桥顺理成章。此回中,玉箫频频向蕙莲使眼色、捏手、努嘴,暗示西门庆所在之处,蕙莲便顺势以取茶为由赴约。当西门庆与蕙莲在房中厮混时,玉箫更是守在穿廊下望风,还巧妙支开孙雪娥,将“拉皮条”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周旋手段丝毫不输书中那些专业媒婆。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蕙莲多嘴被斥一事,词话本写的是孟玉楼斥责,绣像本却记作“玉箫恼了”,但从人物关系来看,玉箫与蕙莲交好,又是私情的促成者,实在没有理由当众斥责蕙莲,绣像本此处显然有悖人物逻辑。
i.
上一篇: 南坡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