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坪的梦
孟家坪的梦
孟家坪的梦
文/ 周国顺
在白果坝村洞坎上那棵巍峨的大白果树下,有一片开阔的坝子,唤作孟家坪。它静卧于白果坝村委会东南,四周青山环抱,唯有西北方向留有一处缺口—— 谢家槽。谢家槽宽约五十米,长约一公里,宛如一扇通往秘境的门,引人探寻孟家坪的神秘面纱。
沿着谢家槽深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壁高达百多米的悬崖,气势磅礴,似是大自然用巨斧劈开的屏障。悬崖之上,几株大白果树昂首挺立,其中那棵远近闻名的白果树王,枝干虬曲如龙,历经岁月沧桑,见证着孟家坪的风雨变迁。悬崖之下,是一个深邃的大洞,洞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片宽阔的坝子,这便是孟家坪的外坝,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外头坪”。行至雨家角,两条河沟在此相拥交汇。一条河沟发源于白果树下的大洞,自东向西潺潺流淌,将孟家坪一分为二,北面是外头坪,南面则是孟家坪内坝,俗称 “沟里头”;另一条河沟源自东南角的聂家洞,如今基本沿着山势绕坝而行,如一条温柔的丝带,将一坝良田轻轻揽入怀中。两条河沟在雨家角汇合后,继续向前流淌百十米,便一头扎进沙窝口,消失于地下,化作神秘的阴河。
站在雨家角,孟家坪的全貌尽在眼底。这是一片广袤而平坦的大坝,地势开阔,毫无突兀的“障碍物”,仿佛是上帝在造物时一气呵成的杰作,平整得如同被利刃切过一般。曾经,秋收过后,整片坝子都被改造成冬水田,积水充盈,波光粼粼。倒映着山峦与日光,犹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又似一汪静谧的湖泊,美得如梦如幻。
孟家坪呈独特的曲尺型,主坝南北延展,外坝与谢家槽东西横陈。坝长两千余米,宽五百余米,占地面积约五百余亩,规模宏大,尽显豪迈之气。
坝子四周分布着备战洞、聂家洞、牛洞、叫化子洞、大洞等五个形态各异的溶洞,每个溶洞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为孟家坪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备战洞内部极为宽敞,据说手电筒的光芒都无法照到边际。洞口位置隐秘,在战乱年代,成为了村民躲避战火的绝佳庇护所。笔者的父亲当年为躲避抓兵,就曾藏身于此,即便抓兵的人在洞口附近四处搜寻,也始终未能发现他的踪迹,足见此洞之隐蔽。
聂家洞则以四季长流的清水闻名,水源极为优质,无论遭遇多么严重的干旱,洞内的水流都从未间断。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在洞门口修筑了一道堤坝,长约20 米,宽 1.5 米,高 4 米。堤坝内形成了一个数千平米的水塘,水深丈余,土鱼在其中悠然畅游。然而,岁月流逝,沙石不断淤积,如今水塘已变成了一个大河沙坝。但洞内的水依旧凉爽甘甜,每到炎炎夏日,当地居民便纷纷前来汲水解渴,那句 “爽啊,到聂家洞去喝凉水!” 的俗语,便是对聂家洞泉水最好的赞誉。据说,解放前,因聂家洞水源充足,一位姓聂的大户人家便在洞外开设染行与酒行,久而久之,这个洞便被人们称为聂家洞。
牛洞是一个神奇的消水洞,洞口朝天,犹如一张巨大的血盆大口,洞内空间宽敞开阔。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犀牛怪的传说:每到夏秋时节,稻谷丰收在望,犀牛怪便会从洞中跑出,大肆啃食坝上的庄稼。这只犀牛怪性情凶恶,无人能敌。后来,一位道士听闻此事,决心为当地百姓除害。这位道士法术高强且嫉恶如仇,他在进洞与犀牛怪搏斗前,在洞门口放置了一双草鞋,并嘱咐前来助战的村民:一旦看到草鞋像公鸡一样跳起来打架,就立刻拼命敲打响器。起初,村民们半信半疑,可当草鞋真的开始“打架” 时,大家却看得入了迷,竟将道士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最终,道士浑身是血地狼狈逃出,铩羽而归。此后,道士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告诉村民,死后要在他口中放入三颗燃烧正旺的红火石碳,他要在归西后继续烧洞,不灭掉犀牛怪誓不罢休!但村民们于心不忍,只在他口中放了三颗熄火石碳。结果,洞内冒出了三天三夜的黑烟。后来,道士托梦给村民,称虽然放的是熄火石碳,但他仍竭尽全力,最终成功焚烧了犀牛怪的老巢,将其剿灭,村民们从此可以安居乐业。如今,在孟家坪有一个小地名叫 “老师屋基”,据说就是当年那位道士居住的地方。牛洞的神奇之处还不止于此。解放前,每到冬天,牛洞的水不会消退,反而会汇聚成一片明亮的水塘。但后来却不再如此,原来,当时坝上住着孟、周两姓大户,周姓人丁兴旺、家业庞大,财富积累迅速。孟姓心生嫉妒,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设法压制周姓。风水先生在坝上勘察多日,建议孟姓砍掉牛洞脑壳上的一棵巨大毛椿树。这棵毛椿树需几人合抱,砍伐工作持续了好几天才完成。树桩的疤口连续数月流出红沫子,人们传说那是鲜血。毛椿树被砍后,周姓家门口一棵同样粗壮的大核桃树连续三年不再发新叶,最终枯死。原来,风水先生算出毛椿树与核桃树如同夫妻,主宰着周姓家族的兴旺。毛椿树一砍,周姓的风水被破,牛洞冬天也不再积水成塘,周姓家族从此逐渐衰败,病痛与灾祸不断,家业一日不如一日。
从牛洞往北走约两百米,便是叫化子洞。洞内空间约有三间屋大小,洞壁上满是烟熏火燎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据说,这里曾是乞丐歇脚过夜的地方。在年少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常在此放鸭子,遇到下雨,便会躲进洞里避雨。大家还会在洞内升火,烤黄鳝、鱼虾,玩打仗游戏,留下了许多欢乐的童年回忆。
大洞是一个出水洞,可惜水源不够稳定,一到枯水季节便会断流。大洞内部空间极为高大,洞顶距地面五六十米,洞内还留存着当年熬硝的锅灶等遗物,见证着曾经的岁月。洞口上方是一壁陡峭如刀砍斧削般的悬崖,笔者曾作古风诗赞叹:“一堵石壁直上天,周遭堪比花果山。猴王欲来此洞住,可怜壁上无水帘。” 确实,若洞顶水源丰富,水流顺着崖壁倾泻而下,便能形成一道宽六十余米、高一百三十余米的瀑布,那必将成为一道震撼人心的壮丽景观。在大洞斜上方,还有一个三眼洞,这里曾是土家先祖李文魁夫妇初到白果坝时的居住之所,洞内石桌、石椅、石床等保存完好,承载着土家先民的生活印记。
如今,恩黔高速公路的特大桥—— 孟家坪特大桥横跨孟家坪坝上百余米的高空,自东向西延伸。这座大桥耗资 1.9 亿元,建设过程中,数名建筑工人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将热血与青春永远地留在了这片青山之中。看着这座大桥,不禁让人感慨:成功与幸福的背后,往往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用鲜血来祭奠。
孟家坪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然而,如何将这份珍贵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打造,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孟家坪水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饱受水患困扰,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堪称孟家坪发展的“老大难”。笔者曾以打油诗感叹:“四面环山孟家坪,一坝良田产黄金。十年九淹遭天妒,龙王常顾聚宝盆。” 因此,整治孟家坪的两条河沟,成为了开发打造孟家坪的首要任务,也是关键所在。
首先,需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并适当加宽,同时重新修建河堤。新修的河堤要做到加高、加宽、加固,并且将河堤建成硬化路,确保各类车辆能够自由通行。如此一来,既能方便农业生产运输,又可为旅游观光提供便利。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新建的河堤具备强大的防洪能力,在洪水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洪泄洪,彻底消除水患威胁。此外,在河堤两侧种植柳树、刺梨树及其他适宜的花草,让河道摇身一变,成为一条集防洪、交通、观光于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其次,要对溶洞、白果树等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同时,在谢家槽、外头坪、沟里头、湾地坡、洞坎上等孟家坪及周边相连的土地上,种植各种时鲜果蔬与四季花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感受人文历史的同时,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新鲜的农产品。
孟家坪,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与梦想。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个青涩懵懂的青年时,就曾写下一篇长达三十多页的文章——《孟家坪的梦》,那时虽笔法稚嫩,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我对家乡建设与发展的认真思考。时光飞逝,几十年如白驹过隙,曾经的一些设想已变为现实,但排洪泄洪、综合开发的愿望却依旧未能实现。如今旧事重提,我衷心希望这个承载着无数期盼的 “孟家坪的梦”,能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让孟家坪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上一篇: 被困老鸦坪的“巨龙”能否再度腾飞
下一篇: 大山一样的父亲(歌词)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