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父亲首次到大城市

作者:韩兆海 阅读:62 次更新:2025-04-06 举报

 


父亲第一次到大城市

       父亲今年78岁,近八十高龄的他,很想见见熟人朋友,周围的婚丧嫁娶,他都想去“逛逛”,可这几年我们总是限制他的自由,不想让他出门,害怕他有高血压,头晕,也担心他怕吵,还怕他给别人(主人家)带来“麻烦”,或者也因我们家人自己忙,或者也怕他“麻烦”自己吧。

       总之,很少真正为父亲考虑,并没有考虑到他平时其实非常孤独寂寞。可父亲有时候也很明知,他说,我怕吵,我哪里也不想去……父亲是很自尊的,他头脑清楚的很啊。

       上周五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母亲打电话过来,我提心吊胆地接通电话,隐约感觉到父亲可能病了……


       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他们知道我“很忙”,知道我“身子卖给国家了”(这是他们自我参加工作之后,时常叮咛我,记住自己的责任使命一一为党和国家、政府干好自己的事,即尽忠者则并非同时亦能尽孝,自古忠孝两难全),身不由己。年老的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子女后代考虑的更多。

       母亲在电话里说,你大(方言:爸或爹)腿疼的不能下炕了(卧床,走不动),都二十多天了,自从你上次回家的第二天开始,就几乎不能走了,我一直“瞒”你着呢……。哎,母亲这真是老糊涂了,真正令人很生气,这生病不能拖啊。


        但你再怎么生气,下次他们二老有头痛脑热等疾病,依旧会“瞒”着你的,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和朴素“愚昧”的观念已根深蒂固,改不了的。

        大儿子当时和我在一起,他立马决定,“过西安来看病”  ,同时立即打电话给他妈,让他妈周末(第二天周六)带他爷爷过西安来。当得知他爷爷行走十分不便时,就问我,能不能借个轮椅……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试着给二哥兆南(堂哥,家族排行“老二”)打电话,他很爽快的答应了,且干脆主动将轮椅亲自送到家里父亲住的窑洞。

        父亲很幸运,老妈及时打电话告知病情,大儿子迅速做决定过西安看医生,我协助各环节各方面,妻子不怕困难和麻烦且愿意带行动不便的父亲千里迢迢到西安一一先开车回老家接上父亲,尔后带父亲从曲子站乘坐高铁到西安北站,我早上11点乘地铁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西安北站在候车大厅中央服务台押身份证借轮椅,接着到31B进站口找工作人员帮助推轮椅直接在D3506次列车停靠的站台七车厢下车处(当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一切时,此时列车已停稳且普通乘客均已下车,只剩下像父亲这样的“特殊乘客”一一行动不便者,由妻子陪着、两名亲切的女乘务员搀扶着艰难的挪动着步伐……给人的感觉是病情相当严重)。在这期间,聪明的妻子也在网上约了轮椅……总之,父亲这次能到西安来看病,还是大儿子和老婆费心最多,同时也得感谢堂哥兆南借轮椅给父亲且亲自送到父亲身边。

       父亲一生积德行善,故心善则命顺,父亲到西安的当天,暂住西安先华康复医院二楼十病房41床(四人间,可旁边一老头因痰卡喉咙疼痛而嚎啕大哭大叫,眼看着老父亲十分烦躁不安且腿痛难忍,我就央求护士给父亲换个三人间,护士长孙国芳爽快的答应了,很快由三名小护士亲自调换,时已晚上23点左右),后晚休前调至十一病室43床,将就一夜……

        周天早晨,我果断决定带父亲去红会医院(南院区)看门诊,周六晚预约挂一副主任医师号。一大早,和妻陪同父亲去坐轮椅打的过去排队等候检查,那里人山人海……老百姓看病多不容易啊!


       排队两个多小时后才推轮椅(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是那样的苍老,且忍受着疼痛)进到门诊室,红会医院的医生态度和蔼,详细询问父亲的病情,让父亲自己用手指向最疼痛的膝关节,尔后说先拍个片子吧……

        半小时后,片子出来再去见医生,他笃定地说,问题不大,关节老化,骨质疏松,不需要住院。我给您开几样药,饭后按时吃,多晒太阳多锻炼。父亲此时此刻很激动,顷刻间泪流满面,他显然是因医生说他的病并不严重而情不自抑(父亲一生是很卑微且胆小、心小的人)。


        从医院出来,我推父亲在西安市碑林区一带转了好久,父亲很高兴……

        傍晚,父亲,我,妻子,大儿子,我们一家四口在李家村附近的万达广场四楼吃了一顿“海底捞”,那里服务热情周到,还有带着脸谱表演的“小丑”,男男女女兴致勃勃地边吃边看,父亲默默地吃着,无意间问了句:“这顿饭得多少钱……”我们几个互相看了看,儿子明白什么意思了,他说,爷爷你好好吃吧,不贵。

       老父亲一生几乎从来没有在这么高档的商场美食城吃过这么贵的饭菜,我们只能善意地哄他说“不贵”,让他好安心在大城市吃顿舒心的饭。


        晚上,父亲就焦急地问,咱们啥时候回去……我说,明天就回,父亲才安心地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带老父亲经长途跋涉,汽车、高铁,尔后驾车拉父亲回到农村老家,一下车,父亲立刻显得精神起来了。


        看来,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父亲一辈子生在山沟,长在山沟,住在山沟里,上了年纪,更不愿出门了。



2025.3.28号古二月廿八下午两点于小区



作者简介:

       韩兆海,男,汉族,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教师。

       曾在《庆阳融媒》《陇东报》《陇原风》《经典文坛网》(甘肃网)《黄土地》《教师》《求是先锋》《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库》《作家在线》等报刊杂志及公众号上发表数篇文章,正在写作的长篇连载有《生活随笔集》(已在起点中文网发表文字达20万字以上)。


作者信息

作者:韩兆海

电话:15095591071

身份证号:622822197506021337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环县支行

农行卡号:6228484028396555473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