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者之歌——读厚夫《路遥传》
奋进者之歌
——读厚夫《路遥传》
沈延滨
厚夫,本名梁向阳,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硕士生导师、延安大学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路遥文学馆馆长,是路遥生前的忘年交。其创作的《路遥传》,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和反映了路遥艰辛、坎坷、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是一部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的力作。选择《路遥传》中几件事例,谈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求学欲望强。路遥有个眼光远大疼他的好父亲。书中作了具体描述。路遥小时渴望上学读书,但家境贫寒,读不起。总不能让孩子当“睁眼瞎”吧,他父亲打定把他过继给大哥的主意,让他在延川念书。
去伯父家路上,路遥这样忆起往事:我和我父亲走到清涧城时,正是早晨,那时我早就饿了,父亲便用一毛钱给我买了一碗油茶,我抓住碗头也没抬就喝光了,再抬头看父亲,我父亲还站在我眼前。于是,我就对父亲说:“爸,你咋不喝?”我父亲说:“我不想喝。”其实,并不是父亲不想喝。我知道父亲的口袋里再连一分钱也掏不出来了。唉……
深深的父爱,永久刻在路遥心里。路遥很争气,没有闹着跟父亲回家,抹泪留在伯父家,最终实现上学读书的愿望。
他像一头闯进菜园子的馋嘴牛犊,拼命地啃食,在报刊中获取了丰富的信息,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语文成绩出类拔萃,写出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各个年级传阅。路遥文名大震,成为延川中学“明星了”。
1973年秋,路遥已经是延川县一名崭露头角的文学青年。他几经周折,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路遥的人生方向。
作者笔下展现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榜样。
错走一步,往往会影响一生。事实证明,“知识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
最在乎读者。路遥从大学毕业后,做《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其间,接触到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著名作家,并深受他们的耳濡目染,写作水平提升很快。他搞创作,最在乎读者,全身心投入,在写作上坚守现实主义道路。
在“第六届中国作家诗文创作学术高峰论坛”现场,我听梁向阳(厚夫)教授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课题演讲中谈道: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准备阶段,潜心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分析作品结构,玩味作家的匠心,确立自己的小说大纲;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农业、工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书籍;翻阅过这十年之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延安报》;多次重返陕北故乡,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
“是继续承接现实主义传统,还是像别人那样‘唯洋是举’、彻底割裂传统?是像‘历史书记官’那样真实地记录历史,还是进行‘个人化写作’?是尊重大众阅读,还是追求所谓的新语言、新形式……”对表达方式,梁教授倾向路遥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你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路遥这样表示。
在回复《文学评论》常务蔡副主编信中,路遥明确表明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创作出精品。路遥在写作上坚守现实主义道路,其作品风格朴实厚重,专注于城乡交叉下的农民命运的主题创作。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最具影响力。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听众强烈共鸣。阅读方面,正如梁教授所讲:“《平凡的世界》成为我国新时期以来为数不多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被读者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巨著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医生的会诊,更坚定笔者的判断,即1987年夏天路遥吐血之时,他已经知道自己患了肝硬化。倘若他当时放下手中的笔积极治疗,《平凡的世界》可能晚几年发表,他的身体也可以恢复,而不至于走到今天不可逆转的地步!可是,为了完成心中的宏图大业,路遥可以舍生取义!”梁教授这样断定。
燃烧自己的生命,以惊人毅力为世人铸造皇皇巨著,留下的是以“牛马般的劳动”,践行“土地般的奉献”的可贵精神。
有颗上进心。“路遥坐在领奖台上,他看到一百多名记者,手里掂着像炮筒一样、长短不一的照相机对着他,镁光灯闪个不停,看到许多德高望重、当年曾叱咤风云的老将军如王震、杨成武、萧克等,还有老作家刘白羽、魏巍等坐在下面看着他……”场景感动人心。
文学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社会各界认可并高度重视。父母给了路遥生命,路遥为生命创造了价值。
面对成绩,路遥不停步。站在北京“茅盾文学奖”领奖台上,他表示:“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的这个地方就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起点。” 站在陕西省“获茅盾文学奖表彰大会”台上,他表示,要发扬陕西文艺界优良传统,谨慎、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不断进取,是路遥做出卓越贡献的关键。
我看《路遥传》。《路遥传》文字朴实生动,记叙细致入微,情感深沉。梁教授将路遥这位文学巨匠的短暂一生凝练成一部精神史诗,既是对路遥文学遗产的致敬,也是对一代人精神图谱的深度解构。这部传记不仅填补了路遥研究的空白,更通过大量鲜活的细节与多维度的剖析,揭示了路遥如何将个体苦难升华为民族精神图腾的隐秘路径。
路遥精神启示:苦难的转化力,将物资匮乏转化为精神丰盈,将个体创伤升华为集体共鸣;目标的纯粹性,以“牛马般的劳动”践行“土地般的奉献”,在功利主义面前坚守初心;生命的超越性,通过文学创作实现肉身有限性与精神无限性的辩证统一。
“路遥是无数青年人的‘人生导师’,他的《平凡的世界》是无数青年人成长的精神灯塔。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只要是奋斗者,他一定会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因为路遥所建造的‘文学灯塔’,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笔者非常赞同梁教授的观点。
《路遥传》是一部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
下一篇: 五律.忆警官大练兵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