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彭卫书法艺术的古韵今情
—— 浅谈彭卫书法艺术的古韵今情
宗 楠
与彭卫老师初次相逢,是在一场友人雅集上。她谈吐优雅,举止间尽显温婉气质,仿若春日微风,轻拂人心,令人如沐春风。此后,因工作往来,我得以深入了解,她不仅在领导岗位上备受敬重,在书道领域更是造诣深厚。
彭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那是一盏在她儿时便悄然点亮的明灯,引领她踏入书法这方博大精深的世界;自此,她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她从唐楷起步,广泛涉猎各种字体,而草书,最终成为她最钟爱的表达语言。她尊崇经典,取法“二王”。在她的笔下,字迹仿若被赋予了鲜活灵魂,线条灵动流畅,笔力刚劲而不失温婉,整体风格俊秀舒朗。在岁月的漫长磨砺中,她精心雕琢,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鲜明风格。她的草书线条灵动活泼,起笔之处,温婉细腻如潺潺溪流;行笔之际,奔放有力似江河奔腾;收笔瞬间,干净利落又余韵悠长,宛如一曲奏响在宣纸上的激昂乐章。在结构构建上,她巧妙地将传统书法结构的对称、平衡之稳重,与现代书法对空间布局的大胆创新相结合,笔画疏密安排恰到好处,字与字之间通过笔势的牵连、笔画的顾盼,形成一种灵动而默契的呼应关系,恰似一场和谐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韵律与美感,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书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将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坚韧的意志与柔情细腻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兼具古韵与现代活力,风格独特,令人过目难忘。
书法创作,本质上是书者内心与性情的直观表达,彭卫的书法创作便是她心灵的真实写照。观其作品,开合有度,张弛结合,笔触畅达自然。在章法布局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笔画穿插避让,留白空灵自如,宛如一首优美的乐章,有着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精准把控,字的大小错落有序,笔画的粗细变化、墨色的浓淡对比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她通过线条、用笔和墨色的巧妙运用,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她深厚的书法功力,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彭卫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展览。其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孝道文化书法展、八省区市书法联展、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中日友好展、“伏羲杯” 书法篆刻展等重要展览,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备受瞩目。十年前,她与书友携手在天水市成功举办了 “墨韵・道情” 八人书画展,她个人展出作品 30 幅,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才情,是她艺术生涯中的阶段性总结。她的书法作品及理论文章频繁见于《书法报》《决策杂志》等各类权威报刊、杂志与知名网站,引发广泛关注。甚至有作品远渡重洋,被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友人及台湾兰阳博物馆珍藏,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书法上崭露头角的背后,是彭卫对书法学习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感悟。谈及书法,她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童年时光:“我与书法结缘,始于父亲的影响。童年时,家中总是弥漫着醉人的墨香,父亲每日闲暇时间几乎都会在书桌前挥毫泼墨。每年春节前,父亲都会为学校大门口撰联并写成榜书对联,还会热心满足老师和邻居们的所求,为他们书写春联。这时,我和妹妹总是开心地站在父亲旁边,为父亲研墨、裁纸、递纸,帮忙摆放写好的春联。每当这时,父亲都会微笑着边写边教我们握笔姿势,讲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对联的字句、平仄等。从那时起,我对书法的热爱便如同种子一般,在心底悄然种下。幸运的是,在工作生涯中,有很多时间我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工作上与书法家接触多,看展览的机会多,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眼力,这些都为我的书法学习创作提供了有力助推。”
她积极投身于各类书法学习培训,先后参加甘肃省书协举办的妇女书家提高班,在那里与众多女性书家相互切磋技艺,汲取灵感,共同进步;参加了全国基层书法骨干培训班的学习,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夯实书法基础;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线上专题书法班。在这些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她有幸聆听国内知名书法家、著名学者关于书法临习技巧、创作思路、审美鉴赏以及诗词文化的精彩讲授,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书法素养,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巧,从审美观念到文化底蕴,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彭卫的书斋摆满了各类书籍、字帖。《历代书法论文选》《说文解字》静静伫立,散发着书法理论的深邃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书法的发展脉络;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序帖》以及宋拓《淳化阁帖》等名帖,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千年书法传承的光辉,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篆、隶碑帖《峄山碑》《乙瑛碑》《张迁碑》等,带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低声讲述着古老文字的演变故事,从篆书的古朴典雅到隶书的蚕头燕尾,展现着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淡淡的墨香,是时光与艺术交融的独特味道。在这里,彭卫细细品味书论中富有哲理的文字,仿若与古代贤士对话;静心体悟古代碑帖中每一笔的精妙、每一结构的严谨以及每一幅作品的精巧章法,常让自己沉醉其中,忘却时光的流逝。上班时,晨曦初露,她便如饥似渴地潜心研读字帖,汲取古人的智慧;退休后,书法学习创作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伏案挥毫之际,她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代先贤面对面交流,延续着千年书法传承的脉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意在笔先”,彭卫深以为然,并在创作中践行这一理念。在《春江花月夜》长卷创作中,她将诗中的美的意境和意象融入笔端,力求达到 “诗中有书,书中有画” 的艺术效果。书写过程中,她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既有古人先贤的朴茂之风,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思维;既有对诗书画意境的深度融合,也有对创作形式的大胆探索。带着她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书法的热爱,每一次提按、每一处转折,都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与心力。作品中既展现出 “二王” 草书的俊秀舒朗,怀素的园转洒脱,又融入了她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成为一件独具匠心的佳作,宛如一幅用笔墨绘制的山水画卷,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仿若能感受到诗中描绘的春江美景。
彭卫曾在党委、政府、群团部门任职,担任过市政协常委,在忙碌的工作中,展现出她稳健务实的领导才能。她处理事务条理清晰,决策果断,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与尊重。在生活中,她平易近人,宛如一位亲切的老大姐,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是工作中的难题,还是生活里的琐事,她都能耐心倾听,给予他人真诚的建议与帮助,展现出她善良、豁达的人格魅力。
她深知,“书法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书法,是对人品崇高境界的不懈追求;而人品的升华,又反哺于艺品的精进,二者相辅相成。” 对她而言,书法不仅是笔墨技艺的展现,更是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书法滋养着她的心灵,磨炼着她的意志,让她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她的书法之路,恰似其多彩人生的生动映照,每一步都饱含她对美的向往,每一次挥毫都是对自我的深度雕琢,从最初的懵懂热爱到如今的炉火纯青,她用坚持与热爱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传奇。
彭卫的书法作品得到了书界业内人士和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赞誉和肯定。甘肃著名书法家李靖认为:其书法承载深厚家学,取法“二王”,融合孙过庭与怀素之长,形成‘古雅朴茂,俊秀舒朗’的风格,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王玉峰称赞其章草与今草、行书巧妙结合,兼具王羲之遗风与孙过庭风骨,笔法精妙,韵味无穷;而一位长期关注的书法爱好者则感慨作品能直击心灵,带来宁静,让人在欣赏作品时,仿佛能忘却外界的纷扰,沉浸在书法的美妙世界中。这些评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彭卫作品的魅力与价值,也反映出她在书法界的影响力。
在彭卫的笔下,每个字都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她的书法作品,既有女性的柔美与细腻,又不失阳刚之气。她擅长行草,笔势连绵回绕,酣畅淋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她的字,或端庄秀丽,如春日繁花,娇艳而不失典雅;或飘逸洒脱,似清风明月,自在而充满诗意;或苍劲有力,像苍松翠柏,坚韧而彰显风骨;或温婉含蓄,若潺潺溪流,柔和而蕴含力量,彰显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每一幅作品都是她情感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是她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诠释。
书法之路漫长而艰辛,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彭卫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始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书法活动,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工作,她常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吸引更多的人喜欢书法。” 她以娴熟的技艺与高尚的人格,影响和激励着身边的书法爱好者在艺术的海洋中前行。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彭卫,一位用笔墨书写人生的女书法家,她的艺术人生,像她的书法作品一样,墨香留韵,笔走龙蛇。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创新的尝试,在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中,展现出她不懈的艺术追求,伴随着书法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她的作品不仅是纸上的笔墨痕迹,更是她灵魂的映照,是她对中华文化热爱与传承的见证。
“艺无止境”,艺术的追求是一个艰苦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对每一位书家来说没有止境,都面临着不断的探索和精进。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于对传统的汲取与创新。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彭卫老师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深入研习经典,使笔下作品更具古韵,在书法风格的多样性上有新的突破,创作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续写她书法人生的新篇章。她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自身艺术发展开辟新路径,也激励着身边的书法爱好者在书法这门古老艺术中探寻新的可能。在当代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彭卫老师的书法作品既承载着千年书法的古韵,又融入了当代人对自由、创新的追求。她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古韵今情的生动诠释,吸引着更多人走进书法的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
此刻,就让笔者以一曲《鹧鸪天》作为这篇文章结尾:巾帼英华耀目殷,须眉气概秀芳茵。晓来笔阵千军扫,夜半书香古意醇。挥妙笔,醉芳春,恬然心性铸风神。淋漓洒脱弘羲草,出岫腾霄与日新。
下一篇: 春神倩影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