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七塔寺助讲法华经,赤山上结茅静修行
虚云萧古岩为报亲恩燃指敬佛,超度慈亲,他燃的是左手指,因为吃喝拉撒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手,所以他留住了右手没有点燃。他的左手燃烧的面目全非,血肉模糊。虚云萧古岩自幼心性冷静,心静如水,遇事不惊,尽管他的手指火辣辣地疼痛,然而人们从他脸上看不出丝毫痛处的神情。虚云萧古岩自己用温开水清洗了血肉模糊的手指,抓一把香灰摸在燃烧的血肉模糊的手指上,一边消炎,防止感染溃烂。虚云萧古岩就这么简单地处理了烧伤,稍事休息了两天,就像无事人一样,真乃神人也。
虚云萧古岩接着又去了宁波的七塔寺。据他所知,宁坡七塔寺始建于当代,是浙江四大佛教寺院之一,清朝皇帝御赐“报恩寺”匾额,因被称为“七塔报恩寺”。燃指报亲恩的虚云萧古岩也是慕名而来参访敬拜一下七塔报恩寺,以便达到他的报亲恩心意。
报恩寺坐北朝南,也是沿着轴线向后延伸,两边配有厢房等建筑,布局整齐庄严。报恩寺有很多殿宇,天王殿前有七座宝塔。以数字“七”和“塔”字来命名寺院的,七塔寺的主住持是著名的慈运禅师。虚云萧古岩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六十一岁时来到七塔寺,慈运禅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当时慈运法师邀清默庵法师讲解《法华经》,便邀请虚云萧古岩为附讲。虚云萧古岩与默庵法师两人配合默契,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虚云萧古岩根据《因明论》的逻辑推理,推论出的观点,非常严密,无懈可击。
《法华经》实际上叫做《妙莲法华经》,长期在印度、尼泊尔流行,有40多种梵文版本,其中也有我国新疆、西藏的版本。虚云萧古岩与默庵两位法师,珠联璧合,配合默契,互相补充阐述分析了《法华经》的丰富深刻的内容和主要思想。
虚云萧古岩几十年来,四处参访,见到有些寺院和灵塔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已经破败不堪,感到非常痛心,内心里产生了修缮这些寺院和灵塔的想法。这次虚云萧古岩来到江苏丹阳与结森和宝林和尚商量,并协助他们二位法师修缮了丹阳破败不堪的山台观。这是虚云萧古岩禅宗法师第一次修缮寺庙。这一次的尝试令他高兴,十分满意。
虚云萧古岩修缮完以后,就告别了结森和宝林二位法师离开了丹阳上路走了。虚云萧古岩走在路上突然感到左手手指有点火辣辣的疼痛,大概是因为近来忙于修缮山台观而疏忽了保养引起了发炎,必须要医治,不然后果严重。可是在古代那时多半是郎中,用中药治疗。虽然虚云萧古岩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清代末年,然而皇帝还是穿龙袍的,也还是属于古代,医疗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中国古代出了如扁鹊、华佗这样的名医和李时珍的草药单方流传下来了,眼下虚云萧古岩上哪儿去找郎中呢?虚云萧古正在犯难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句容赤山的法忍法师。法忍法师常常在山里采挖草药,也掌握着一些给人治病的单方,或许法忍法师有办法治疗他的烫伤。“单方气死名医”嘛。于是虚云萧古岩决定去法忍法师那儿。
虚云萧古岩出了丹阳,经过茅山,本想上闻名遐迩的茅山去参访学习的,见于手指发炎,情况紧急,就直接来到后白墅抄捷径去了赤山。赤山的法忍法师是虚云萧古岩的老朋友,也救过虚云萧古岩的命,两人相处的很好,在一起无话不说。
法忍法师见虚云萧古岩来了,便说:“虚云禅师,你来我们赤山小庙,赤山小庙就蓬荜生辉了。”
虚云萧古岩说;“谁住你的小庙?我要结茅修行。”
既然虚云萧古岩执意要结茅棚修行,也就在赤山僻静之处,为他搭建了茅棚让虚云禅宗法师打坐禅定修行了。茅棚搭建好了以后,虚云萧古岩得寸进尺,又要求法忍法师陪同他一道在茅棚里修行悟道,另外就是给他治疗发炎的手指。
法忍法师莫名其妙地说:“你哪里不舒服?”
“我手指发炎你能治疗吗?”虚云萧古岩伸出左手示意着。
法忍法师看了说:“要是疔疮,我就能治。”
虚云萧古岩惊异地问道:“你有什么方法治疗疔疮?”
法忍法师告诉虚云萧古岩,每年寒冬腊月,四九寒天,从野茄子茎杆里取出一种白色的虫子,用麻油冰片侵泡起来,就用这个侵泡过的小虫子傅在疔头上保护好,等疔疮破了,清除脓血,这样治疗就可以了。不用多少天就会痊愈了。
“好家伙,想不到法忍还有这个本事?”虚云萧古岩惊异不已。
“什么本事?都是祖传的秘方。”法忍法师不以为然地说。
“单方气死名医嘛。”虚云萧古岩伸出手来笑道,“我这烫伤的指头能治好吗?”
“能、能、能。”法忍法师自信地说,“看烫伤是我的拿手好戏。”
“那就麻烦你给我治治。”虚云萧古岩喜出望外地说。
这样法忍法师就用祖传的秘方给虚云萧古岩治疗烫伤。法忍法师用一种叫刘寄奴的草药,烤干碾粹用麻油侵泡后,用一根鸡毛将烫伤药涂在烫伤的手指上,每天洗换,这样烫伤就会渐渐地好起来。
虚云萧古岩喜不自胜地说:“想不到法忍法师还有这样的本事?”
“小事一桩。”法忍法师说,“手指给你治了,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烫伤的?”
虚云萧古岩严肃认真地有意识地把他为报亲恩燃指敬佛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地叙述了一遍。
法忍法师听了“哎呦喂”地大叫起来说:“我说你呀,你当初就应该守在家里,陪着两个老婆生儿育女,孝敬父母亲人,出什么家,当什么和尚呢?”
“此话差矣!”虚云萧古岩认为,孝敬上人慈亲,这没有错的,是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而虚云萧古岩自幼就追求佛法,一生追求佛道,为的是能够像佛一样的以慈悲为怀,去解除众生的烦恼,消除众生的痛苦。自度度人,普度众生,就得要牺牲家庭利益,个人利益,一心一意地服务众生。一个佛教界的忠实信徒,要牢记一个“戒”字,用这个“戒”字来约束自己,戒心戒行,戒骄戒躁,戒掉一切私欲贪念。宣传佛经讲佛法,撰写经文经论,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做点有益的事情,为丰富和发展佛教文化做出贡献。(应该是三十八回)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