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智慧的灯-正文113~114页
等大小乘经典36部。以弘扬大乘般若学说为主。
(十一)安玄和严佛调:
安玄,原为安息国商人。于汉灵帝末年来洛阳经商,会汉语,常与沙门讲论佛法。后因有功于朝廷,受封为骑郎尉,世称都尉玄。与汉地沙门严佛调共译《法镜经》。严佛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家的汉人,著有《沙弥十慧章句》,该章句是我国最早的本土佛教经典。
(十二)昙摩迦罗:
中印度僧人。三国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来洛阳,译有《僧祗戒心》(大众部戒律),首创中国授戒度僧制度。
(十三)关于“四日照世”:
“四日”,是对印度佛教四大思想家的尊称:说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树、北有鸠摩罗多。此四人号称“四日照世”。
1、鸠摩罗多——意译为“童受”,古印度人。是说一切有部的重要学者,著有《喻曼论》《痴曼论》及《显了论》等。
2、马鸣——约公元1至2世纪中天竺人,佛教界著名论师、哲学家、诗人。原为婆罗门,后改信佛教。博通群书,受国王敬重。相传国王请马鸣说法,听者无不开悟,连马也发声赞叹,因而称他为“马鸣”。主要著作有《佛所行赞》《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起信论》。
3、龙树——亦称龙猛、龙胜等。公元3世纪时南印度人,属婆罗门种姓。自幼学习四吠陀等婆罗门经典,年青时就是著名的婆罗门学者。学识渊博,天文地理、神仙道术,无不涉猎,后皈依佛教,精通三藏。相传曾入雪山,授老比丘以大乘经典,后云游四方,与各外道学派论辩,每每获胜。又传,,曾入大海得大龙菩萨所赠大乘深奥经典。后创中观学派,弘扬般若性空学说,风靡全印度。个人著作丰富,素有“千部论主”称号,主要著作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萨资粮论》等。在中国号称为“八宗共主”。著名弟子有提婆等。
4、提婆——公元3世纪南印度人,属婆罗门种姓。博学多才,以智辩著称,随龙树出家为僧。继承龙树学说,为中观学派创始人之一。著有《百论》《四百论》等。后遭婆罗门杀害。
(十四)竺法护:
敦煌月氏人,八岁出家,随师父游历西域各地,懂三十六国语言。武帝至愍帝时(公元266--313年),从西域来到长安、洛阳等地,沿途译出《光赞般若经》《贤劫经》、《正法华经》《大哀经》等154部经,大部分属大乘经典。
(十五)诃梨跋摩:
公元4世纪中印度人。出家后,先从说一切有部鸠摩罗多学《发智论》,后化数年功夫精读三藏经典,作《成实论》发挥大乘空义。
(十六)尸梨密:
西域人,号高座法师。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来华,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入建初寺。译有《大灌顶经》12卷、《大孔雀王神咒》1卷、《孔雀王杂神咒》1卷,是为密教传入中国之始。
(十七)无著、世亲:
无著,音译阿僧伽,公元4-5世纪时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瑜伽行派创始人,原在说一切有部出家。传说从弥勒菩萨研习《瑜伽师地论》受大乘空观,后劝其弟世亲也弃小乘,改学大乘。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六门教授习定论》《顺中论》《金刚般若经论》《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
上一篇: 我的眼里藏不住命运的雨丝
下一篇: 57-智慧的灯-正文115~116页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