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园记
出楼德镇奔宫里镇,也就几公里的路程,路边看到了和圣园的指示牌。和圣者,柳下惠也。然故事的版本却层出不穷,不过,讲故事的人不应该说“柳下惠宿于郭门”,那时的男主角叫展获,女客寒夜投宿,展获恐她冻死,叫其坐在怀里,同坐一夜,安然无事,并没有发生非礼行为,于是展获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惠”是他的谥号,因其食于“柳下”,所以才有后世的柳下惠。人以名传而已。车到园门口,停车上晒满了新收的鲜玉米,由此可见,果真旅游淡季。
购买进园,紫藤缠绕的拱门缀满长长的青角,开门见山,迎门小假山为一站立的太湖石,洞穿后面的雕像,“和圣”临风而立,做款款缓行状,“德高馨远”的行楷书法镂刻长石条上,我想与字合影,无奈此时太阳光线正盛,本来眼睛不大,拍出来更显微小。园中少有人影,几尊雕塑可以放心交谈,倾听秋的妙境,大自然的和风细语,年年静待。可能是为了满足青年男女拍摄的需要,婚庆点缀景观集中分布于“小泰山”南侧,不觉增添几分温馨几分浪漫,大有推陈出新的寓意。说是小泰山,其实五脏俱全,仙人桥,观音洞,奶奶庙,十八盘……样样俱全。紧走几步登临山顶,亭台旁休息片刻,虽不能一览众山小,却拥远眺之利,这也许正是园林艺术的绝妙。我在想各地夫子庙,奶奶庙,关帝庙的模式要比肯德基麦当劳的连锁不知要早多少年,我们用于传播精神财富,他们用于物质财富了。
花园的隔墙设计成蜿蜒的长龙,一边蓄水一边造山,山水分立东西,大有风声水起之势,围墙内侧画有不少故事插图,三国的居多。长廊曲折,花花绿绿的顶盖,插图精美,让我不由想起颐和园中的长廊,那个有点奢侈,这个倒相辅相成。湖面的凉亭此时是极妙的,坐在凉亭之下,和风轻轻吹拂,一时让人不愿离开。真要坐于凉亭下读几本书,那才是神仙般的生活。我们修几处园子,借此缅怀前人先贤,有时候除了书籍文字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出更好的途径于他们沟通交流。和圣庙的门虚掩着,肃静与庄严暗自生畏。“仕鲁为士师,以礼治邦,以信修身,执法以平,事君以忠,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公忠休国,直言以谏权贵;忧民救乱,片语以退齐兵。道德风范,世所仰止。”孔子誉其言中伦,行中虑,孟子赞其为圣之和者。前辈的精神可贵,多么需要传承接续啊。
临水的厅阁外墙之上有两幅画,西面是《竹林七贤》,东面是《八仙过海》,他们的生活都是文人雅士倾心向往的,人间天上的逍遥快乐,除了精神的异常释放与安然,他们还有一个相同之处,杯中都是满满的酒。现实中的通过酒得到了短暂的神仙感受,神仙通过酒品到了人间的五谷佳酿。不同之处,神仙手中都有无敌的法器,文人虽两手空空却胸怀天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在文字的世界心驰神往。岂不是另一番境界?
和圣殿的位置应该是依据原址重建,非宗教建筑能够精准保留下来,实属不易。现在的建筑物,几十年就算得上稀奇,何况百年,千年?我老家的宅子是标准的土墙,在本村里周围新舍豪宅衬托下更显陈旧,但我对老宅极有感情。咱是小人物,自然不能值得保存,可想不久的将来,老宅只能出现在我记忆深处。殿前楹联:“岱南紫气沐千秋,柳下惠风熏万载。”气势可叹,文意深远。殿前左右为十二生肖雕像,中间为八卦图,其实这种设计仅仅是出于我们后人现在的理念,我们总喜欢把上古先贤的文明文化合盘杂烩成一道怀思仿古的大餐,借以显示其神秘的色彩,可谓用心良苦!
我喜欢园中的竹子,这些竹子气韵独特,风骨卓然,浓浓密密,郁郁葱葱,好像再也找不出比竹子更合适的植物种植在这里!梅兰竹菊在中国人文情怀里,代表着君子风范,传播着高尚的美德。
园中的荷花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是我来的季节不对,两处荷塘均已沉寂默然,并无哀伤之态,像战后的沙场,荷梗如枪似戟,在泥中挺着,在水中站着,倔强执着,让我想起一个脾气古怪的长者,长冉飘飘,吟哦这秋的辉煌。和文化的信仰者以荷相喻,画荷的高手常常落款“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和美美”……,白石老人喜欢画残荷,一枝荷梗或一瓣落花都赋予极美的寓意。我去过一家装饰用品商店,店主擅长采集残荷干梗制作工艺品,在画框中直接使用实物制作,别有一番趣味。我走近荷塘,盯了许久,想跟她们道歉,也想约定一下来年的荷香花海。
直到我们走出园子,才见有一行人进来参观,像是外地投资的客商,我只是猜测,和圣文化伴随着开发的规模和市场推广的动力,修建的越来越好!一定会的!
(文羽行空20191016)
下一篇: 种草莓的孩子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