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故乡的年

作者:程银生 阅读:369 次更新:2023-05-28 举报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屈指一算,没有回故乡过年快到十个年头了。在外面的新家过年,虽然物质上看似一点也不比故乡的差,鸡鸭鱼肉、青菜豆腐、青炖卤鲜、种类繁多,但置身于繁华的歌舞升平的都市,心中时不时总会有一种空捞捞的感觉。与此同时,随着“乡愁”的不断加剧,昔日,故乡那种浓郁的、朴实的、热闹非凡的“年味”,仿佛电影刹那涌上心头,一幕幕呈现脑海并历历在目。老家所讲的过年,指的是农历腊月的第一天开始,到翌年农历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长达四十多天。记得那时候,一进入腊月,大家就要陆续准备购置年货了。先要跟面坊联系,排队订做挂面。面坊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订单开始为农户加工制作各家订制的挂面。面坊制作挂面巴不得天天都是晴天,以便即时晒干交给农户。家家户户都订做挂面,预示着幸福生活久久长久。接着就是磨糯米年粉。磨子有大磨和小磨两种。大磨较重,一般都两个人同时扶着“磨拦子”一起推磨拉磨,小磨只需一个人操作就行了。每家可根据家庭人口多少自行决定所磨糯米的多与少。一般都要磨一天时间。磨好的糯米粉,经过一两天的漏水沉淀后,再瓣成一团一团地放在由桌子临时搭建的案板上,不硬不软,揉搓自如,这就是所谓的“揉糯米团”。然后,把已经揉好的“糯米团”放入摸好油的凹底铁锅里,用拳头均匀地轻轻拳打米团,在文火炽烤下,一会儿,米团渐渐变成米粑,薄薄的,圆圆的。经过两面反复炽烤,片刻,一锅又柔又香的圆粑就做成了。老家常把这项工作称作“焊粑”。一般年成,一般人家都要焊上几十锅或一百多锅圆粑。炽热滚烫的圆粑,先放到已抹洗干净的篾制箥箕中散热,冷却过后,再一锅叠加一锅地放进瓦缸里。若要食用时,就取出一锅或半锅,切成小块块,或放到火锅里,或放到由青菜挂面所组成的杂烩里,加上适量油盐及佐料,味道棒极了!开饭前一闻到这种香味,常常都会吞进几口口水。不是过年这段时间,平时是享受不到的这样的口福。过年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杀年猪。记得我所在的村大概有500户人家。如果按每户宰杀一头猪、每天宰杀15头猪的速度计算,加上加班加点,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宰杀500头猪的任务。整个腊月是屠夫最为繁忙的季节。家家户户除了留足大年三十所需的淡猪肉外,其余都用瓦缸腌制起来,以备慢用。进入腊月,村民除了腌制腊肉外,同时还要腌制一些鸡鸭鹅豚,鲤鱼鲲子也是必备的咸货。腊八过后,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模式”。“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时,故乡的“年味”就会慢慢地变得浓起来。大人们除了完成必要的清淤、施肥等田间管理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为过年做准备。上学的孩子们也在准备期末考试,腊月十八基本上开始放寒假。随后,孩子们也纷纷参与到过年的热闹进程中来。有了天真活泼、浪漫可爱的孩子们的出场,故乡自然越来越有“年”的味道了。放假归来的孩子们就像一匹匹脱僵的野马,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年了,终于盼来了过年!过去农村条件差,平时生活比较苦,只有到过年才会吃上鱼呀、肉呀。后来开放了,物质条件也越来越改善了,平时日子好了许多,但过年的日子要比平时更好些。在孩子们眼里,过年除了有许多好吃好喝的,还有许多好玩好乐的。


从腊八到腊十八,从小年到大年,再从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是孩子们吃喝玩乐最为开心快乐的美好时光。每年这个时节,故乡总要下一两场小雪或中雪,有时也偶尔下一回大雪。这可就把孩子们给乐坏了。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各种孩子们心中想要的雪兔子、雪狗狗、雪花猫等,已然成为他们融入自然的生命主题。故乡的雪,常常会给原本喜气洋洋的“年味”增添一层高贵和典雅。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孩子们玩着鞭炮(是指不伤人的小擦炮、砸炮等),追逐嬉戏,蹦哒跳跃,逗乐了自制的雪人和小动物,也逗乐了许多童趣未改的大人们,增加了很多过年的热闹气氛。过年唱戏是故乡每年都必不可少的主要项目。在我少年时代,那时候还没有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三下乡”。过年之前,以村为单位,自行组织一班本村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经过晩上时间强化排练节目。记得我和姐姐几乎每年都成为临时搭建的这个戏班子成员。大年初三一过,我们就要在每个生产小队巡回演出。那时候,我们演的戏很多,《南海长城》《三世仇》《智取威虎山》《风雷渡》《红灯记》《沙家浜》等等,对口词、三句半、打快板、笛子独奏、二胡独奏等,相继穿插其中。每到一个生产队演出前,就要提前搭好舞台。舞台有报幕员报幕。每个节目演完,舞台红绸布幕就关拉起来,一两分钟后拉开布幕,报幕员上台报告下一个节目的名字,并且前后穿插溢美之词,就像现在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一样,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台上台下偶有互动,加上演员杰出表演,成为广大村民津津乐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临近过年,祭祀祖先或逝者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约在过小年当天或之前,也就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安庆桐城一带是二十四日)前后,全家老少都要到祖坟或墓地去祭祀,面对亡者,五体投地,烧香叩头,燃发爆竹,培加新土,以真诚表达对先人或逝者的尊敬,寄托对他们的深切哀思。小年一过,马上准备过大年。炸圆子、做切糖、写对联、挂灯笼,男女老少,全家动手,一桩接着一桩完成。缺少的烟酒糖等年货也要继续补齐。大年三十这天,是家家户户最为忙碌的一天。贴春联,做豆腐,理发,沐浴更衣,中堂上供请家中祖宗,吃年夜饭,发压岁钱,全家人一起围坐炭火炉子烘火守岁。过去没有电视时,大家就随着酒兴唠嗑聊天,吃瓜子,摸纸牌。后来家家都有电视了,大家就一齐观看文艺晚会。当时针指向零点时,全村老少,随着电视主持人喊倒计时“三、二、一”的节奏,鞭炮齐鸣,五彩烟花腾空而起,火光冲天,宛如电闪雷鸣!至此,过年便达到高潮。炮竹声声辞旧岁,满怀豪情迎新年。正月初一刚拉开帷幕。在故乡,真正意义的新年才算开始。昨天已获佳绩,今天再创辉煌!天亮不久,当新年的第一轮太阳卉卉升起的时候,新一轮鞭炮声再次响起,冲天烟花直冲云霄,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红红火火!新年新一天开始,邻里乡亲互访互拜,彼此上门互致问侯。大家期盼新年有个好祝福,新年有个好兆头!人人齐穿上节日盛装,个个洋溢着喜悦气氛!紧跟其后,从初一到十五,走亲访友正式闪亮登场,人们纷纷到各家各户拜年。年前准备好节目的戏班子正式开始在各队巡回演出,给大家免费送上一台台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你唱罢来我登场。到处是舞狮灯、舞龙灯的,每到一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直到正月闹元宵达到高潮,春节才算正式结束。来城市已近十年了,每当过年临近,当我们置身于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的“冰冷森林”时,我们静静站在高耸入云的阳台上,遥望那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故乡,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种无以言状的“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还是故乡的圆。城市的物质虽然繁华,但城市的年味却很清淡。我们虽久居城市,但我们依然乡音难改,依然回望故乡,也思念着故乡,故乡的那份情,故乡的那份爱,又怎能割舍得掉?!


邮箱:18255428957@163.com

电话:18255428957

上一篇: 回望故乡

下一篇: 稻子熟了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