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冯立红和他的“喷灌”技术

作者:苗满红 阅读:826 次更新:2023-04-09 举报

苗满红

去年在屯留西贾乡,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金塔”辣椒种植基地,16个农村合作社流转的3000亩的土地上展示的“麟绛红”品牌。连片的辣椒地,中间道路纵横。方便走路,更方便比较各个品种的优劣。中间没有杂草。那些像黄色小旗帜的沾飞蝇虫的纸让人感觉到病虫害防护的精细操作。水份合理,那些长势喜人的辣椒株上,大家随便扒开一个经连篇累牍的积了那么些辣椒。让人感觉到这就不是一般的高产。

今年我看到了天仍然是旱,在人大通讯员调研中,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西贾,想再看看那个基地。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的“喷灌”技术。在规定的范围内,在规定的时间中进行如春雨润万物一样的浇水灌秧技术。我经历过无水可浇,别人说的那种一把火就能把庄稼点着的干旱,也经历过那种挑着水桶浇菜园的那种小做派,也经历过那种在田里挖沟的流灌的大气,经历过直接对土壤的精细节水滴灌,但像基地这样大范围,好控制、又节水的“春雨”喷灌法,我还是第一次见。让我真的有了极大的兴趣:一道道渠沟里,铺着一道道白色塑料管道,上面按辣椒株距扎着几个不同方向的眼。水龙头一开,在强大的水压下,万眼齐喷,像广场的喷泉一样,不高,但很均匀,不像暴雨,不像洪水,真的就是那种每一滴都滴在秧苗上,渗透在土地里的浇灌法。

认识基地的“喷灌”设施的同时,我认识了负责人冯立红。冯立红是个低调的人,在集体调研的时候,他只喜欢讲别人看到和问到的东西,而当我再一次单独去约他想谈谈的时候,他才打开了话匣子。

他针对我的疑问说起:比如去年天旱,好些人觉得种辣椒赔了,放弃了。可他为什么这么大规模继续种植?今年会不会再旱?他想的是他这么一大块的试验田,肯定不能光说赔了赚了,也不能只跟风,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他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赔了,为什么赚了,下年怎么干?

他首先给我讲把好品种关的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苗不要钱,就大量的种植,要考虑到万一因为那些不确定因素而大赔。不能只算小账,省下苗钱而不出辣椒,或者即使出了辣椒也不出经济效益。不能前面盲目上马,后来莫名埋怨只说陪了。他得做对比,看看栽什么苗最适合他的产量,适合他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卖出去的才是钱。所以他种了这么些不同的品种先搞试验,然后再大量种植,他没希望大赚,但首先想到的是得避免大赔。  

第二他介绍说单一的种植不抗风险,他喜欢辣椒不同品种的选择比较,他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相信客户的选择是最终的目标。他不光自己种,还派车去收其他辣椒户的采摘,他觉得这就是抢市场,不能坐等收菜。他还喜欢与白菜、土豆等不同经济植物的套种。他喜欢青皮辣椒,也喜欢红皮。先买上一茬青皮,压住心火,价钱不好了也不像其他菜农一样扔掉,而是再让它红,然后买红椒,也不少卖钱。还和土豆套种,大量上鸡粪、复合肥,加强歇地养地。他能下功思考,不图省劲,机械、人工、手工,该怎么做怎么做。就是不能被动等待靠天吃饭,自己投资打井、上“喷灌”设备。

第三他计划今年挣下钱来考虑做冶金棚,种一季白菜,白菜是50天成的菜,然后倒茬子,充分利用。以辣椒为主体,多种方式经营。他还在研究旱地辣椒,就那一块地,赔了再试,总结经验后再种,如果我们能研究出旱地辣椒,抗草性强,真的便于推广。

第四说到他的工人积极性高,因为我发现我去的时候,正是上午刚下了雨,工人不到3点就就早早的来看上工不上工。他说人不缺,只要能按时给工人开工资,就有人喜欢来。他当了九年村支书,后来觉得在有人接班的前提下,他就从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专心搞农业、摸索政府提出的“一园三基地”致富脱贫项目,致力于业务研究,他想把辣椒做好做细,做大做强,给群众摸索出一个思路,培养更多的研究性带头人,做一个有说服力的农业带头人。他是乡人大代表,被乡党委向上级推荐为屯留工匠。  

第五他也说到他他想法很多,有时候一下子投不起资,他正在请上级给帮些优惠政策,想办法合理的再融一些资金,争取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让我感到这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用工匠的思路去专研,面对那些不确定事件,面对困难不等不靠,找点深入,努力做更专业的东西,做别人竞争不过的项目的人。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